来源:
山东省旅游局与省金融办今天(29日)下午共同召开旅游金融合作对接洽谈会,47家省内重点旅游企业同券商、银行、信托、产业基金等20余家金融机构参会。据了解,这是继8月7日省政府下发《关于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下简称《意见》)以来,全省召开的首次旅游金融合作对接会。 近些年来,山东旅游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升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山东旅游总收入4519.7亿元,对GDP贡献率超过9%。“今年将迈上第五个千亿台阶。”山东省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据省旅游局出具的数据显示,旅游已成为山东社会投资最活跃的领域之一,647个在建项目规划总投资超过1.33万亿元。截至2012年底,山东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数量均位列全国三甲,一批旅游汽车公司、大量旅游购物企业和各种类型的旅游餐饮企业进一步完善了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但与此同时,旅游企业发展数量与质量相对失衡,“小、散、弱、差”的现象依旧没有改变。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旅游集团20强排名》中,山东榜上无名;全国有332家上市旅游企业,山东至今也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正如省旅游局副局长窦群在会上指出的,山东要加快培育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就有必要加强融资,合理利用金融工具,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而本次对接会正是为了搭建旅游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平台,解决好供需之间信息不对称和重点旅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两个月前全省旅游发展务虚会召开时,已有蓬莱阁文化旅游集团、栖霞知春湖度假区、尼山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烟台蓬达旅业集团在可转换债券、产业基金、中期票据、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取得不同进展。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多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对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方式感到陌生。在本次对接会上记者发现,来自47家省内重点旅游企业的59位负责人大多有一定的融资项目操作经验,合作意图比较明确,对于参会的几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已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刑海鹏同记者分享了企业近期的融资进展,“尝试过组建银团贷款的方式,当地商业银行很感兴趣,也很积极,但资金需求量较大,这种方式似乎不太合适。”他希望在会上获得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的青睐,为后期项目运作所需的二十多亿元资金谋段“好姻缘”。刑海鹏反映,据他们了解,民生银行已经成立了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国开行、工行、建行等也在总行设立了专门机构,这对旅游企业是个有利信号;尼山镇党委书记陈鹏也曾告诉记者:“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发行债券、门票质押等是可以操作的手段。”他们鼓励更多同行主动出击。 投资方也早就摘掉了“外行”的标签。民生银行曾在务虚会上讲解了创新旅游融资渠道的问题,其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济南分部总监李继弢今天来到了现场。目前他已同省内五十家左右的旅游企业建立了联系,在这次对接洽谈会上,他希望同山水圣人线和仙境生活海岸线上一些旅游企业作进一步的接触。考虑到乡村旅游正成为山东旅游发展的热点区域,临沂地区与此相关的合作项目已进入考察阶段,李继弢以竹泉村和智圣汤泉举例说:“他们代表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顺应了未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从项目创意到后期运营注重遵从核心文化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这正是投资方看中的。” 记者还从李继弢那里了解到好客山东文化旅游产业基金的最新进展——“正考虑设置成投、债综合性的产业基金”。李继弢表示,这种通过政府、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搭建的融资平台对解决企业多元化资金需求很合适。 目前全省647个重点旅游项目涵盖了酒店/度假村类、休闲度假类、文化观光、生态旅游等多种类型。记者发现,休闲度假产品以及旅游综合体是银行机构和证券机构最感兴趣的项目,拥有或有意向、有潜力发展此类项目的企业也因此获得了更多关注。 省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山东旅游资源丰富,伴随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以及《意见》出台、《旅游法》实施提供的历史性机遇,山东旅游业正进入发展提速的新阶段。今天的对接会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还将举办类似的活动,旅游企业应积极创造能够让金融机构支持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密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付玉婷 李继干 孙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