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96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秀祈福地 如愿齐云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4-7-4 0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走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安徽齐云山

 □ 文/图 张 伟 良景

  齐云山,古称白岳,因其“一石插天,直入霄汉,与云并齐”而得名,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城西15公里的齐云山镇,东至齐云山镇蓝渡村,南至渭桥乡的紫溪河,西至黟县渔亭镇的万寿山,北至山脚横江,景区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分辖月华街、楼上楼、云岩湖、横江四大景区,山体平均高度400米,海拔最高度585米,是一处以道教文化驰名中原、以丹霞地貌著称华夏的山岳风景名胜区。

  远看是幅山水画,近观是首韵律诗。在万山簇拥的皖南,状似玛瑙一片红的齐云山,独树一帜,鹤立鸡群,以天开神秀的自然景观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与黄山称雄江南,驰名神州,被世人称为姐妹山。邓小平1979年视察黄山作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后,齐云山从十年“文革”的劫后余生中醒来,经过一代又一代风景区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这颗深埋沙土的珍珠,沐浴春光,熠熠生辉,自1994年以来,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等称号。

  一

  “齐云天下岩,深壁连绀洞;山山玛瑙红,高古复飞动。”灿若丹霞、红如玛瑙的丹霞地貌,造就了齐云山在皖南山区与众不同的地质特征,与近在咫尺、南北相距仅45公里的黄山花岗岩体形成鲜明对照,相映生辉。

白岳飞云(张伟)

  齐云山属峰丛式丹霞地貌,集奇、险、秀、美于一身,36奇峰,峰峰拱日,72怪岩,岩岩绕云。无论是在金阳高照的日光里,还是在月色皎洁的夜幕中,似乎造物主给齐云山披上了一匹鲜艳的红绸,于是,这里的崖是红的,岭是红的,洞是红的,连玄天太素宫的宫墙、石柱、碑碣都是红的。朱砂染峰岩,层层叠叠,丹霞映日月,蔚为大观。游人置身其中,玛瑙红、朱砂红、胭脂红,红韵律动,尽收眼底,定然会由衷地发出“天公狡狯幻丹砂,步障千山灿若霞”的感叹。其实,这是造物主给人类留下的杰作。据地学家考证,早在5300万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白垩纪,红色岩系组成的齐云山体,像一座盆景堆积在皖南腹地之中,经常年的高温、雨水淋烤和风化剥蚀,在流水反复冲刷切割之下,逐渐形成峰、岩、台、岭这些独特而又神奇的自然景观。齐云山与福建省的武夷山、广东省的丹霞山和金鸡岭并称为中国四大丹霞奇观。

  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齐云山是一座融佛、道、儒三教为一炉的名山。其灵山秀水,在宗教人士的眼里,既是神仙居住、学道者向往的洞天福地,又是道德高人心仪的玄都妙境,更是儒家释疑解惑、教育子弟的一方净土。因此,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天宝年间,齐云山西南部的岐山,便萌发了佛教活动。唐元和四年(809年)歙州刺史韦绶因梦而建佛门精舍于天桥岩下,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香火日渐衰落。而该山的道教则发端于唐代乾元年间(758-760年),道士龚栖霞隐居天门岩栖真洞,至宋、明时,香火日盛,善男信女,比肩接踵,香讯高峰时游人香客日达千众,明嘉靖皇帝遣天官上山求子灵应之后,顿时,朝廷对齐云山厚爱相待,一时间,道业鼎盛,如日中天,声名远播,宫观院房,大量建树。“玄帝香火,在徽州曰齐云,在均州曰武当”成为宗教界的佳话。实至名归,自明万历以来,齐云山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鹤鸣山,并列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1996年10月,在安徽省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下,玄天太素宫第三进得以重建,耗资243万元。2012年,齐云山管委会再次募集资金2000余万元,重启太素宫全面修建工程,至2013年,太素宫山门殿、通明殿及两侧厢房得以恢复,太素宫再现明中期皇家敕建道观风采,成为中国道教界一大盛事。

玄天太素宫

  南宋理学家朱熹、明代书画家詹东图等先后来齐云山廓岩和岐山天泉书院讲学授道。朱熹留有齐云山诗作:“山行何逍遥,林深气萧爽。天门夜不关,池水时常满。日照香炉峰,霭霭烟飞暖。”詹东图在天泉书院巨壁上刻有“詹东图读书台”崖刻,留存至今。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献策的朱升,休宁回溪人,辞官后71岁那年携孙柱杖游齐云山,作五律《云岩》一首:“呼童扶杖履,特向此中游,福地红尘远,函关紫气浮。闲云归洞口,晓日出山头,试弄查伊笛,凉风碧树秋。”可见,齐云山又是儒家精英汇聚之地。

  三

  “吾山不及诸山富,诸山不及吾山清,吾山冬寒而不寒,夏热而不热。三世为人,方到吾山,五世为人,方到吾地,七世为人,方葬吾境。”(齐云祖师圣语)这是祖师对齐云山厚爱谦词,其实,齐云山不仅山明水秀,而且还有原汁原味的绿色低碳生态环境,这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

  齐云山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水土肥沃,植被率达90%以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植物173科,553属,1302种,其中木本植物581种,草本植物721种。“亭亭玉树托云根,仙子移来掩洞门,疑是榔梅更幻化,幽灵呵护至今存。”此乃齐云山茂林修竹、四季如春的真实写照;高峰狭谷,密林草丛,成为89种珍贵飞禽走兽的天然乐园,相思鸟、白鹇、杜鹃及猕猴、金钱豹、麂、穿山甲、野猪等动物经常出没于山林之间。

齐云山秋色

  肥沃的土壤,孕育了众多的土特产品,如历史悠久的白岳黄芽(茶)、香菇、黑木耳、石耳、水笋干、香风茶、苦丁茶、蕨菜等。这些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和饮料,除饮用食用价值外,大多具有药膳、保健、护肤、养生之功效,居家必备,也可馈赠亲朋。

  1982年休宁县成立齐云山专门管理机构以后,在30年的时间里,管理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视发展旅游、振兴经济、富山富民为已任,按照《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保护,合理开发,通过发展旅游服务行业,带领村民们走上旅游致富的大道。 四

  齐云山以其仙境般的魅力创造了历史,悠久的历史积淀了齐云山丰厚的文化遗存。自古名山僧占多,齐云山独特的地理区位,宗教界的先贤们慧眼识珠,看到该山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纷纷奠基齐云,大兴法事。浓郁的香火及天造的胜景不仅招来大批的香客信徒,也吸引了众多的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和当代的政要人物、中外游客。他们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吟哦歌赋,题壁刻石,记游作画,如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曾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和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两度登临齐云山,留下了“崖石中空,人出入其间,高爽飞突,正如阊阖。门外乔楠中峙,门内石崖一带,珠帘飞洒,奇为第一”的绝唱;又如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踏游齐云山,即兴吟哦《齐云岩纵目》一首:“齐云山与碧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隔断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并应玉虚宫住持汪泰元之邀,撰写胼体文《紫霄宫玄帝碑铭》,巨碑立于紫霄崖下,被世人誉为齐云碑王。据县文物部门调查统计,齐云山原有摩崖石刻和碑刻1100多件,年代最早为北宋元符、大观年间的天桥岩石刻游记,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饱经岁月沧桑及政治运动人为破坏之后,如今全山尚存石刻、碑铭625块(通),数量之多,年代之久,冠安徽名山之首。为切实保护好这批弥足珍贵、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齐云山管理部门和县文物部门协作配合,先后三次对所有石刻碑铭,进行防腐防风化和安全加固工作。1986至1990年编纂出版建国后第一部《齐云山志》,掀开了齐云山文化建设的新篇章,2011年《齐云山志》再次修编出版。鉴于全山众多的摩崖石刻和碑刻的历史价值、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无疑,齐云山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成为中外游客观光时的一顿精神美餐。不胜枚举的摩崖石刻、道教文化、名胜古迹等,无不闪耀着齐云山历史文化的光泽,无不回荡着齐云山历史前进脚步声。

横江如练(张伟)

  五

  千百年来,齐云山香火蜚声遐迩,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尤其是道家的养生文化、益寿秘诀,深深地吸引着研究生命文化、休闲养生的专家学者及关爱生命、注重健康的人群。但是,有些人却不了解道教“顺其自然、性命双修、无为无争”的修炼理念,把道人的养生长寿看得高不可攀,十分神秘,人在道中不知“道”。

寿字崖(张伟)

  纯净的山水,天然的氧吧,绿色的植被,造就了齐云山养生的“天时”、“地利”,道人的清静修炼、起居有常、不大悲狂喜、坚持荤素搭配、果蔬为主的俭朴生活,又奠定了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人和”基础。翻阅齐云山道教协会有关资料,常年饮用道茶道斋,加上顺其自然清心寡欲,历史上大多年高道士,鹤骨松貌,仙风道骨,皆故老而终,如愿羽化。近几年仙逝的老道中,詹松海93岁而终,其余均80多岁。

  “天之道,有利无害,圣人之道,有为无争。”有为则有志,无争则和谐。2010年末,休宁县委、县政府以齐云山生态环境为依托,以道家养生文化为理念,向全县提出打造“中国休闲养生之都——休宁”的号召,这是挖掘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振兴全县经济实力,推动全民健康,加快现代化城乡建设步伐的有力举措,是个创举,更是善举。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齐云山旅游交通建设成果喜人,外部交通除皖赣铁路、慈张公路干线在山下贯通之外,黄山屯溪机场距齐云山仅33公里,黄(山)景(德镇)高速公路在景区内通过,可谓“三元”齐备,交通便捷。内部交通继1993年6月登山索道建成运营后,2010年登山旅游公路建成通车,投资4000万元进行拓宽改建和防护提升已于2014年5月交付验收。索道及登山公路的开通运营,极大改善了游客的交通条件。

真仙洞府(张伟)

  “敲棋危磴下,行酒断崖边,同志皆仙侣,何须更觅仙?”齐云山老道告诉人们,多爬山、勤锻炼、荤素配、巧进补、少烦恼、心态宽,活到一百再转弯。无疑,齐云山是人类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的理想福地。风光旖旎和文化厚重的齐云山,在2014年又将迎来中国风景名胜道首届教名山联盟大会和首届中国齐云山国际养生万人徒步大会暨“齐云山杯”第一届中国户外评奖大会等重大活动,又将为齐云山的辉煌发展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开神秀地,如愿齐云山!回眸过去,齐云山历尽艰辛,稳步发展;展望未来,齐云山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任重道远。继续沿着邓小平理论指引的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管好用好保护好建设好这座名山,是人民的重托,更是时代的厚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4-7-4 09:25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7-4 16:07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7-4 16:44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19: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19:00 | 只看该作者
十里河 发表于 2014-7-4 16:07
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19: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7-5 00:03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05: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7-5 18:0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18: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7-8 10:3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20:17 | 只看该作者
笨笨嘉 发表于 2014-7-8 10:38
欣赏学习,感谢分享!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10-27 10:2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7 13: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