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234|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珊娜·莱布:用镜头质疑超级美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1-13 21: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珊娜·莱布:用镜头质疑超级美国

发布时间:2009-09-21 来源:无忌原创 作者:付玲玲 责任编辑:my

        普利策奖提名者、曾任《纽约时报》记者长期报道白宫新闻的摄影师苏珊娜·莱布(Susana Raab)带来其个人纪实摄影作品,将于十月份在上海鲲鲤国际影廊展出。在此之前,由色影无忌独家放送苏珊娜·莱布摄影个展《超级美国》。

        像她喜欢的美国五十年代作家那样,苏珊娜正以摄影的方式来呈现当今美国人在消费社会发展中精神世界受到的冲击和畸变。她以不寻常的幽默口吻,讲述着一则则关于美国的“小故事”:狂热的快餐热衷者、从移动厕所走出来的象征美国精神的超人、倒下的山姆大叔模样的充气娃娃、闲置一旁的自由女神复制铜像、穿戴成肯德基老爷爷的人、拿着手枪的女人……苏珊娜以这样的方式,带你去认识当下的“超级美国”。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50 收起 理由
安逸001 + 30 相当给力!
唐河老徐 + 2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36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700    iso: 200    快门: 1/125s    光圈: f2.2


摄影师苏珊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3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10月中旬,在上海鲲鲤国际影廊,你将有一个主题为“超级美国”的摄影展,请问这次影展的灵感来自于哪里?你对社会担心什么?

        苏珊娜:“超级美国”的灵感起源于我最近完成的两个摄影系列——《消费主义》(关于美国的快餐文化)和《淡季》(关于美国的闲暇时期)。
        我的灵感大都来自于我平时的阅读。我所阅读的书籍中,田园风格的书是我从小一直读到现在的,我大都读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和薇拉凯瑟这两位作家的小说,他们的作品都以描述北美大草原边境的人以及美国中西部地区人的生活。我非常理解他们小说中所描绘的那种因为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游牧而相伴而来的孤独,因为从孩提时候起,我就没有作为社区一员的感觉。我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理想化了,在美国的中西部大平原上,自然常常是无情的,因为生活在那里的人一直在与自然搏斗,所以这样恰恰又使他们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我对这些小说的偏爱,源于我的曾祖父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位畜牧专业的教授,和我在外蒙古作和平志愿者的经历,在外蒙古我曾看见一头牛在我眼皮底下被屠宰。所有的这些经历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37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看来,我们得到应得的某些东西的权利被剥夺了:食物、水以及用来补充体能的能量。因此,我以幽默的方式,用我的镜头对当下的一些社会问题一看究竟:我们是如何被剥夺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祖辈们以自己的牺牲作为代价换取了后辈的自由,而这样的珍贵遗产,我想用镜头来考证他们是如何被挥霍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37 | 只看该作者
在很多方面,美国仍然是一个很美好的国家,但我们已经挥霍掉了祖辈们留下来的遗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当国家的开创者们将那些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才得以保留下的财产给我们的时候,是怀着坚定的信念认为我们可以持续将其保存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自控。当我说到这些的时候,我要强调一点,我没想要对美国的现状做一个整体的描述,而只是试图用自己的声音将我所意识到的这个社会令人不安的方面展示出来:社会的同质化、可塑性以我们对所作选择产生的影响的无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38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98年你从蒙古回来开始从事新闻摄影,说说你是怎么开始的?

        苏珊娜:我曾读过黑星图片社创始人霍华德·查普尼克的书《真理不需要盟友》,这本书使我动了做一名摄影记者的念头。
        结束了在外蒙古和平队自愿者的生活后,我回到了我母亲生活的地方——弗吉尼亚,开始做自由摄影师,先给一个小的社区报纸供稿,后来以实习生的身份在一份专门报道美国国会大厦的报纸《Roll Call》工作。这样,我得到了为《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全职报道国会大厦、白宫的机会,这成了我报道的特色,也因为这些我给大西洋中部国家的一些报纸供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38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做得很不错,两次与新闻摄影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结缘,获得过白宫新闻摄影协会的荣誉,这些奖励在对你有什么意义?

        苏珊娜:的确,我非常感激我的作品得到承认。对我来说最重的事情莫过于我的作品能够被观众看到并得到他们的认可,或者是跟进一步能对他们产生某种影响。得到承认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会使别人对我产生信任感,这会支撑着我去完成更多的作品,并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我最初坚持的目标是要使我的作品能和观众对话。现在,我觉得我的作品才开始真正地达到我想要的对话水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39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摄影硕士毕业之后,你没有回到摄影记者的岗位上去,是什么促使你做出这个改变的?
        苏珊娜:因为在华盛顿做摄影记者的那些经历,让我渐渐开始觉得我就像一个拿着照相机的女服务员。因为那些工作从来不要求我展示自己的视角,只是需要我拍摄一些通讯照片,如同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通讯社拍摄的一样。长期以来,我只是去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而我意识到有些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已经失去了,如:我自己想要的画面,以及我表达这些画面的方式等等。所以,我离开媒体去读研,以期望重拾我的摄影梦想,并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39 | 只看该作者
当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全然没有了回到媒体做摄影记者的意愿,也没有想过要再次出国去寻求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像碰撞,哪怕这样会给我的摄影带来再大的自由。况且报纸的摄影记者生活得比较艰辛,而为杂志和商业摄影工作至少能维持一个较为合理的生活水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已经发现了我自己的独特发声方式,这种发声能更好地被用于解构我熟知的美国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39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就你个人而言,做主流媒体的摄影记者,和自己做独立摄影师,对你个人而言最重要的区别在哪里?
        苏珊娜:噢,对我而言,这两者对我都很重要。坦白地说,如果你拿着枪顶着我的头让我在二者中进行选择,我想我会选择做一名独立摄影师,因为这样我可以去拍我自己的东西,也许会将其整理成画册,再或者是在画廊进行展览。但是我非常喜欢大众媒体给我的锻炼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40 | 只看该作者
对我来说,这就像是在打垒球一样,有时候你可能打到全垒,但有时候你可能只打到一垒,但是每打一次你的整体表现力都在提高。我的很多摄影作品都聚焦于社会及其文化的某个瞬间,如果没有在报社做摄影记者的经历,我不可能拍出那些作品。而拍肖像摄影的经历帮助我更懂得怎么去用光。相信二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我只是很感激能有机会二者都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40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将自己定定位为哪一种风格的摄影师?在纽约时报以及国会大厦等媒体做摄影记者的经历,对你现在的拍摄风格有什么影响?
        苏珊娜:当我为其他人拍摄时,我的风格都会隐含其中。我想说的是,有人请我去拍摄东西,就是因为我能在其中展现我自己的想法,但是说实在的,美国的主流媒体对这个并不感兴趣。在媒体的经历却培养了我很多其他方面的竞争性:旅行、肖像摄影、专题摄影和其他等等摄影记者所具有的特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40 | 只看该作者
很明显,用摄影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我拿手的。但是只要有人给我足够的报酬,我会很乐意用任何我擅长的方式来完成工作。说实在的,当同一件事一做再做时,我会产生厌倦的情绪,这个时候我就想去改变。有时我很乐意去拍一些漂亮的照片,我非常满意那些独特的构图以及抽象的画面,就像我在旅行摄影中拍摄的那样。我也很享受在拍人像的过程中与拍摄对象结下的情谊。做摄影记者的这些经历,确实使我能应对很多不同的状况,不管周围的环境怎么样,我都能完成我的拍摄任务。所有的工作都在给我新鲜的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41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目前你的作品被哪家机构收藏?对当今的影像收藏市场有什么见解?对中国的影像收藏市场有什么期待?
        苏珊娜:如果我说我对此事抱有期望的话,那一定是在说谎。当我到一个新的国家,我会去了解一点关于影像收藏的信息,但是我还是尽量不抱希望。如果我宣称把握了中国文化和心理的脉搏,是过于自负的。坦白地说,我希望我的作品中有一些能被人接受并和别人产生共鸣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1:41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我到过北京三次,每次都是差不多两三天时间,我也读过各种不同的关于中国的东西,但是我不认为这些经历足使我完全了解上海人的思想。
        至于美国的影像收藏,我想这还需要艺术家要有很强的让其作品被收藏动机,除此之外还有耐心。一个新兴摄影师的迷惑就是:在你成为有名气的艺术家之前,很难有大的美术馆愿意去收藏你的作品。而且成为有名艺术家直至你的作品被大量地收藏,这条道路非常之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