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29 来源:无忌原创 作者:满异 责任编辑:my
摄影师皮埃尔·贡诺德来自法国,工作在西班牙。他的肖像摄影中有来自不同文化领域的影响,比如东欧的文学。这次在麦勒画廊(北京市草场地村104号)展出的皮埃尔·贡诺德个展《肌肤之下》,包括了他的两个重要系列,“乌托邦居民”和“吉普赛人”。第一个系列中的人物大部分来自马德里,每个人都是贫困的低层阶级的一员,通常是些老人、无家可归和没有家人的人;另一方面,他所拍摄的吉普赛人几乎都是塞维利亚附近3000处住所中的居民,这个民族居住在这里,但是与塞维利亚社会完全隔绝开来。皮埃尔·贡诺德拍摄的所有人物,表现的并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他们所从属的群体的蓝本。
查看全部评分
色影无忌在麦勒画廊对皮埃尔·贡诺德进行了专访,围绕着“肌肤之下”,畅谈皮埃尔的摄影人生。
延伸阅读:
无忌专题:2010年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北京
2010草场地摄影季之皮埃尔·贡诺德《肌肤之下》现场图集
无忌影展:皮埃尔·贡诺德 - 肌肤之下
相机型号: SONY DSLR-A700 iso: 400 快门: 1/40s 光圈: f5 10.jpg (63.33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2 07:11 上传
相机型号: SONY DSLR-A700 iso: 400 快门: 1/40s 光圈: f5
10.jpg (63.33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2 07:11 上传
摄影师皮埃尔与他的老朋友,照片中的“安托尼奥”合影 my/摄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iso: 500 快门: 1/60s 光圈: f4 11.jpg (41.75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2 07:13 上传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iso: 500 快门: 1/60s 光圈: f4
11.jpg (41.75 KB, 下载次数: 16)
2015-4-12 07:13 上传
皮埃尔接受无忌工作人员的采访 小九儿 / 摄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最好的老师
色影无忌:你从何时开始拍摄西班牙的无家可归者?
皮埃尔:我开始拍照很晚,因为我从未正式学过摄影,但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最好的老师。那时我还在巴黎学习经济学,我不太喜欢这个专业,但总得做点什么。当时是在80年代末,巴黎乃至整个法国都有很好的热爱摄影和推动摄影的氛围,那时我发现了自己心中的一批摄影大师。那时没有什么摄影画廊,只有美术馆里有摄影作品,而且不太被当成艺术品。那时我发现了布拉赛、曼·雷、罗伯特·梅普尔索普、黛安·阿勃斯等等,我认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在巴黎的美术馆或书籍中我看到他们的作品。
相比于绘画我还是更喜欢文学
12.jpg (41.23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2 07:19 上传
12.jpg (41.23 KB, 下载次数: 9)
2015-4-12 07:19 上传
《玛利亚》 作者:皮埃尔·贡诺德
色影无忌:所以你是先拍了《乌托邦》系列然后有了《吉普赛人》?
皮埃尔:我不太愿意称它为《吉普赛人》,我叫它《目击》,因为不管是吉普赛人还是无家可归者,这些不是我关心的重点,我关心是敏感的人,他们有一颗敏感的内心,然而生活背景上却是脱离这个社会的,出于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这也是我给作品取名《乌托邦》的原因。《目击》则是关于来自东欧的移民,他们大都是吉普赛人,在马戏团工作。我选择拍摄对象时主要是看一个人的敏感程度,我觉得愿意接受我拍照的人都是认为我们的心里有能够分享的部分。我拍一张肖像照时其实是有自己的一部分东西在里面,而拍摄对象看到照片时就像在看镜子里的自己,于是照片可以是我的镜子,也可以是他的镜子,我们能够相互靠得更近。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有不一样的背景,他们中很多人都没受过教育,但通常他们都会接受我的拍摄邀请。
色影无忌:这两个系列初看起来并没有很大区别,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皮埃尔:没错,如果我给草场地的工人们拍肖像,看起来也会和马德里的无家可归者比较像。这是我的目的,我想探讨的是人性,以及人们生存的状况,并不是国籍或者背景,前者对我来说才是更重要的,我希望照片是人性的一面镜子。
色影无忌:很多人认为你的摄影有很重的古典绘画的痕迹,你觉得呢?
皮埃尔:对我来说,我的摄影更像文学而不是绘画,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是人性的注脚。我认为自己在内心里与俄国作家契诃夫更接近,或者阿根廷的博尔赫斯,美国作家福克纳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是关注一小部分人,然而透射着整个人性。我认为摄影更像小说。说像绘画的话我能够理解,黑暗的背景、人物的姿势、大画幅,更多是在于光线的使用。我如果为你拍肖像,用同样的黑背景和光线,并不会像古典绘画,那是因为我选择的拍摄对象们——那些遭受苦难的人的人性中有一种与过去的岁月相通之处,这是为什么能够让你想到戈雅、委拉斯凯兹、卡纳瓦乔等画家的名作。我也不能否认,最好的肖像来自绘画,因为那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摄影只有两百年。然而相比于绘画我还是更喜欢文学。
色影无忌:具体说来,文学性在你的肖像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皮埃尔: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里有一个男人,这个人喜欢喝酒所以脸一直发红,但是通过作者对他面孔的描写你知道的不单单是这点,你能读出这个人的种种人生阅历,从他的神情、他的态度等等。从我的作品中来说,比如这张《玛利亚》,对我来说她不单单是个吉普赛人,她更像为某种神秘力量或某种智慧所造就,我希望不管是中国人、日本人、俄国人、非洲人……看到她的面孔,都能在其中发现自己。那是我们共享的人性。你和我都是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靠眼睛去判别表象,这是生命的秘密,也是一种戏剧性,是一种文学上的人性的戏剧。实际上这很难解释,这是我的一种媒介,摄影是我的文学。
最重要的和他们保持亲密
13.jpg (71.22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2 07:21 上传
13.jpg (71.22 KB, 下载次数: 15)
2015-4-12 07:21 上传
《安托尼奥》 作者:皮埃尔·贡诺德
色影无忌:你是如何做到能够在作品中挖掘出人性的呢?通过哪些方法?
皮埃尔:很多方法,我想最重要的和他们保持亲密。当然我会选择,我会取景,同时如何选择距离。我想和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及我的取景范围都是保持这种亲密的不同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