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540|回复: 9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鸟头:“摄影游击队”的情感体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6-6 14: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鸟头:“摄影游击队”的情感体操

发布时间:2010-09-17 来源:无忌原创 作者:海杰 责任编辑:jack

         延伸阅读:

         顾铮朱大可将出席“鸟头”新书《新村》首发



        “用镜头搅动记忆,用底片抚摸细节,用光影代替文字,用情感抵抗时间的流逝。”这是鸟头组合在新出版的摄影书《新村》封套上写的话。
        而摄影评论家顾铮这样评价他们: “新村:写一代之真,摄一城之影,鸟头:向‘拆那’宣战的摄影游击队”。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2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40 | 只看该作者

  那么,鸟头是谁?
        这是一对来自上海的摄影组合,成员是:季炜煜、宋涛。“鸟头”(BIRDHEAD)是通过电脑乱按键获得的名字,这个诞生过程显得很随机,很“达达主义”。
        在鸟头第一个展览的前言上,这样写道:“
常常觉得这十一月还是属于裤兜里塞了两捧糖炒栗子的少年,在渐渐抖瑟的风里面穿着单薄的衬衫,并且一鼓作气凶狠地走路。
    很久以前,上海还没有那么多星巴克、麦当劳和环绕影院,于是在无数个十一月天气晴朗晴朗的日子里面,无所事事的少年们就只能在马路上成群结队地游荡,那么凶狠和生机勃勃。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4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心里总是怀着巨大的爱和巨大的悲伤。”
        这些话是2005年写下的。
        5年之后,那种“巨大的爱和巨大的悲伤”还在,只是变成了“
我当然要拍你们!我们的六层楼房!我们的散发着新鲜水泥气息的六层楼房!!我们的被飞快建造起来又被飞快推倒的六层楼房!!!因为我们就是你们!似乎是一些少年情怀与浪漫被风干后留下的窘迫与困顿,却在更多的高分贝里变成了无奈与决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43 | 只看该作者
  2006年,鸟头从私人角度出发,以完全“鸟头”的方式与风格,反映了一个国家与时代的事物—— 新村。由于其中的“雪野三村”正因为世博园而被大规模拆除,所以他们所拍摄的,其实是新村的存在与消失,于是在图像里,我们看到了当下的生活痕迹与正在发生的毁灭被摆在一起。
        今年,日本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他们的摄影书《Steppin' China》,时尚得像奢侈品杂志。但那本摄影书由于在部分图片的编辑上没有鸟头亲自编辑,所以被宋涛称为“历史污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44 | 只看该作者
鸟头的《新村》第一个版本只印了300本,而且,价格离奇地高,在网络上能看到的鸟头的作品很少,少到没办法去表现他们在书的封套上所说的“欢迎来到鸟头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感觉很难通过十几张二十张照片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44 | 只看该作者
今年8月,他们的新摄影书《新村》出版,被圈内亲友们戏称为“买得起版本”。
        一般意义上来讲,摄影师只需要按动快门,打印输出完成,挂在墙上进行展示,但对鸟头来说,面临着在大量的照片里寻找律动和节奏感。所以出摄影书成了他们创作的一种形式,他们的新摄影书《大陆之尽头》也即将出版。也是表现上海主题。
        对他们来说,摄影就是梳理他们情感的最好方式。这种情感的梳理,就像一种体操,力图去实现自我强健与慰藉。
        近日,无忌特邀谈话嘉宾,艺术评论人王峻,与鸟头一起,来到鸟头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笨笨嘉 于 2015-6-6 14:49 编辑



                                    

相机型号: HEIDELBERG PREPRESS Scanner DC3000    iso:    快门:    光圈:

   


鸟头成员:季炜煜、宋涛(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49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LEICA D-LUX 3    iso: 100    快门: 1/2s    光圈: f8

《新村》书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50 | 只看该作者

“出摄影书是我们的创作方式”


        色影无忌:说说你们的身世问题吧,“鸟头”是怎么组合的?
        宋涛:季炜煜和我是在1998年在位于嘉定的上海工艺美术学校认识。同级不同班,2000年,同时毕业于这个学校,毕业之后,季炜煜去了英国伦敦的圣马丁艺术学院学平面设计,我一直待在上海,季炜煜是初中就接触过相机了,我接触相机,是在认识季炜煜之后,季炜煜在去英国前,扔了一台相机给宋涛,说玩玩吧,于是,我就开始玩了。当中两三年时间没有什么联系。后来在msn上有所联系,那个时候,我已经扔下季炜煜的机子,自己买了一台相机拍身边的东西。季炜煜在英国也拍了很多,有段时间互相发自己的照片,看了都很开心。照片本身是有信息量的,所以我们都了解了不少对方的状态。到2004年儿童节那天,季炜煜从英国回来,当天晚上就见了面,第二天决定一块拍些东西,然后大家就觉得应该把两个人拍的东西合起来做个小册子,我们用了两个星期拍,两个星期编辑,我们第一本摄影书就出来了,名字叫《夏初》,当时这些片子拍完后,底片扫描之后,要存在电脑里,需要有一个文件夹,也需要命名,就在中文智能输入法上胡乱敲了一下键盘,跳出来的正好是“鸟头”,我们觉得不错,就摁了“Enter”。然后我们就把这本书的作者命名为“鸟头”,这本书就叫《夏初2004》,之后,每年一本,2005和2006都做了。2007和2008都有计划,但一部分东西没有完成,2009年做了,也即将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51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LEICA D-LUX 3    iso: 100    快门: 1/2s    光圈: f7.1

《新村》内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52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新村》这本书是怎么出来的?

        宋涛:出摄影书是我们的创作方式,现在国内有很多艺术家都在出画册,我个人觉得,鸟头的摄影书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别人的只是一段时期的梳理和集锦,有没有摄影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用这种方式去表现的。而我们的书是通过我们的编辑,海量的照片里选取编辑,这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
        在2005年底到2007年初,紧接着2007年的3月份开始编辑,编辑了之后,下半年开始印刷,暂时做了调整,下印厂的工作一直持续到2008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52 | 只看该作者
  王峻:在中国的艺术家群体里,这是非常少见的,可能很多人的作品更好理解一些,而他们的作品很难通过二三十张,你能感受到他们在做什么事情,2005年我回国后看的第一个展览就是当时在香格纳画廊鸟头的首次个展,名字叫《欢迎来到鸟头的世界》,我第一次看到他们的作品,对他们的这种拍摄的方式和呈现的方式很震动,原来照片也能这样拍。也能用这种呈现方式。从那时候开始,关注这种创作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53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LEICA D-LUX 3    iso: 160    快门: 1/30s    光圈: f3.6

2008年鸟头在上海的个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53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相信照片的真实性”


       色影无忌:你怎么看待从单张作品里看到一些东西?
        宋涛:我理解怎么从单张照片上看到一些东西,但我不相信。我理解从照片看东西的产出需要和消费需要,所以我不相信能从一张照片里看到什么东西,于我们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世界观来说,我不相信那样就能够达成。因为我不相信照片的真实性,如果都是在骗的话,那就是一个方式方法论的问题,怎么骗?如何骗?怎么适合自己去骗?每个人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操作。我们寻找的方法就是适合我们的,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样一本本书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14:54 | 只看该作者

从这点上来说,它跟一张照片没什么太大区别,只不过换了不同的方法。
        王峻:我也不承认有什么所谓的“纪实摄影”,拿起相机不管数码和胶片,只要对着取景器,那么就必然有取舍的问题,你为什么框取了这个,而不去框取那个?这都是自己主观地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然后把主观地理解呈现在图片上而已。单张照片试图去抓住一个事实,但这种达成的可能性,我认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照片的所谓真实,更大程度上是作者对这个世界不同方式的理解和呈现而已。

        宋涛:就像一条鱼,你也可以叫它鱼,你也可以叫它是凳子,那都是人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