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18 来源:无忌原创 作者:海杰 责任编辑:jack
重庆摄影师王远凌最近有点苦恼,因为他老听到别人说他的片子“有点像严明”:雾气弥漫的江边礁石上,总躺着一个人,或者更远的大桥墩下,有人无所事事地站在江边的沙石上。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QG33514O.jpg (161.54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13 05:06 上传
1QG33514O.jpg (161.54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13 05:06 上传
摄影师王远凌
“因为十八梯要拆了”
色影无忌:十八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王远凌:贫民窟。
这里离重庆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只是一街之隔。在经济层面上来说,他们之间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从社会层面来说,他们又是递进关系。重庆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是沿江往山上在走,早前,重庆是码头城市,十八梯所在的下半城临江临码头,便自然成为重庆居住人口最密集,最热闹的地方,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扩张,新的城市中心向上而行。原来的老城区开始走向衰落,成为了如今的贫民窟。
所以有很多外地人把十八梯简单地理解为城中村,是不正确的,这里其实是重庆的母城。虽然,与城中村相比,有着一样落后的居住条件,有着一样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毕竟居住在这里最大多数的是城市原住民,而且还以工人占大多数。
只是在近十年,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在此租住的比例开始大幅度上升。
1.jpg (116.13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13 05:10 上传
1.jpg (116.13 KB, 下载次数: 8)
2015-7-13 05:10 上传
住旅馆的工人 拍摄/王远凌
色影无忌:怎么会想起做这样一个题目?
王远凌:其实初衷是报社的一个策划报道,因为十八梯要拆了。
以前我们经常会去那个地方拍照片,因为那是一个很世俗化的地方,吵吵闹闹的,觉得很好玩,但一直又觉得没有拍好。这次真的感觉要拆了的时候,才觉得作为一个重庆人,又有必要要做点什么。
非常正式的一个拍摄项目,更像是一场仪式,一场以个人情感为献祭的告别。要对得起这场庄严的仪式,就必须以最庄重的形式展现。
“这个地方疾病的概率是高于城市正常标准的。”
色影无忌:为什么拍摄对象更多的是选择一些残疾人?
王远凌:照片里面有只有三位算是残疾人,并不是刻意选择的。我不能说残疾和贫穷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在那里的人因为或因为经济条件,或因为居住条件,疾病的概率是高于城市正常标准的。
色影无忌:你在选择拍摄的时候,在职业、年龄、性别方面做过哪些考虑?
王远凌:开始的确是有选择的,希望能涉及到各个职业,年龄,性别阶段。这样可以更全面,典型。但是 到后来发现这样的思维其实是一种限制,人的职业、年龄、性别的不同,以及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所导致的精神状态都是不一样的。遇到什么人感兴趣,都拍,只要他愿意,因为也算是我别人留了一张照片,我每给一个人拍过,都会打一张照片送给他。
2.jpg (78.43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13 05:14 上传
2.jpg (78.43 KB, 下载次数: 14)
2015-7-13 05:14 上传
残疾人 拍摄/王远凌
“拍摄的时候只需让脑海中那深烙着的一刻在合适的气氛中回光返照就是了。”
色影无忌:这些照片很容易被看成是新闻照片,但事实不然,你怎么把握这种度?
王远凌:被拍摄者个人的气质才是这个度。照片里面的很多主人公的神态,情绪,动作都不是我凭空捏造的,而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出现过的,在十八梯里面转悠,四下乱串中经常会看到某个人在那里,或发呆,或专注于某事。原本就应该与你擦肩而过的人就这样把你的脚步定住了。拍摄的时候只需让脑海中那深烙着的一刻在合适的气氛中回光返照就是了。
色影无忌:这样一个容易带出情绪的题材,你在画面处理中似乎用了柔和的调子,让画面看上去不至于那么让人亢奋。
王远凌:这些照片基本上都没有怎么处理,老式镜头拍彩色负片照片好像出来的效果都比较柔和。我很喜欢柔和的调调,好像能从骨子里面透出淡淡的忧伤。重庆这座城市也是这样,常年影影绰绰地埋雾霭的天气下,坐在朝天门的江边,看着缓缓的江面,听着江轮的汽笛,真能感觉到时间、人生就这样淡淡地在逝去,很难不伤怀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