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张理想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徐霞客游览名山大川,颇类似如今户外探险,当年无电子导航,一路多赖当地僧道、樵夫、童子等为向导,甚至不惜重金延请,一如今日导游。 对于游客尤其是团队游客而言,导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举凡接待、导览、食宿等旅行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都需要熟悉地方情况的导游为之安排。一路游山玩水,顺便把钱赚了,导游的职业看似轻松惬意,其实不然。如今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导游专业程度不高,入行门槛相对较低,挂靠旅行社大多底薪微薄,有时不得不靠安排游客购物获得提成收入,但这又极易和游客发生冲突。笔者8年前读本科时,同届旅游管理专业有近40名同学,不少人在校期间考取导游证,但仅个别人或兼职或实习当过导游,毕业之后竟无一人从事导游,由此可见导游行业吸引力的确一般。 工作压力大,收入不稳定,导游的光鲜停留在表面,从业者却不体面。近年来,因强迫购物等问题,导游往往成为众矢之的,游客将矛头对准导游之时,却不知晓其背后的委屈。很简单的道理,没有满意的导游,怎能提供满意的旅游服务?任何职业都应得到社会尊重,其前提是职业自身的价值得到认可和保障,导游也不例外。如果旅行社不能保障导游的合法权益,出现旅游纠纷便拿导游“开刀”,旅游市场就不可能和谐。 导游也是普通职业,同样需要体现自身价值的劳动报酬与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靠惩戒导游来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的做法仅着眼于“堵”,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却亟需靠“疏”。日前,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导游劳动权益保障的指导意见》,要求旅行社依法为导游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合理确定导游的工资、带团补贴等收入,并在游客自愿支付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对导游优质服务的奖励机制。其中,探索游客自愿奖励导游的提法颇值得关注。 在国外不少国家结束旅行之后,导游会附上一个意见表和信封,游客若对导游服务满意可以支付一些“小费”放入信封。我国旅游行业尚无给“小费”的传统,如果此举既能避免强迫购物的弊端,又能对导游提高服务质量形成激励和约束,姑且一试又何妨? 导游是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只有让导游体面工作,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才能更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