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77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江拆百年古村称“仿古重建” 文保难阻推土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11-4 0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古石柱被砸倒

“可以不拆吗?”几天来,73岁的张德金这样一次次请求拿着工具**的拆迁员。他家老宅墙上,写着一个鲜红的“拆”字。

老人是为了保下这座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台门。“你看村里拆的,就像地震过一样。”他这样形容。

10月9日,钱江晚报报道了这个因污染而面临消失的江南古村(详见本报10月9日A10、A11版)。钱塘江畔,三江村的命运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当然,一个月过去了,推土机没有停止,一幢幢古建筑被推倒,一块块青石板被贩卖,这让村民感到痛心。

这一个月,当地政府公布了三江村的光鲜未来,在规划里,废墟上将诞生一个新的文化休闲区。

一个月里,不断有热心人走进废墟,试图保留下这个村庄残存的一丝古老气息。

“过去三江村已经遭受了污染,不过那是工业的,现在,不要让它再遭受二次污染。”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保专家这样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不懂得保护历史传承文化,同样是一种污染。

新与旧,古村保护和旅游开发,他们是一对敌人吗?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也是当下区域建设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又有五座老台门被拆,文保专家要求“保留”的也没留住

73岁的张德金老人还是不得不交出房子的钥匙。虽然,他有太多的不舍。“晚上睡不着。”

几十年来,张德金孤独地守着这个保存完整的太仓台门。老台门里有雕花牛腿,有四合院,还有一口古井,更具历史价值的是,台门还是明代抗倭军队的盐仓所在地。

“能不能不拆?”张德金一次次这样请求。但是,显然没有用。拆迁的壮汉指了指墙上写着的一个字:“拆”。

和张德金一样,78岁的金大凤也不愿搬。她在这座清代台门里住了62年。“如果可以不拆,就算边上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要住这里。”可是,拆迁队员一次次来通知。“老太婆,你怎么还在?”“今天不搬,明天一定要搬。”金大凤一直拖着,因为她要给去世20年的老伴做忌日。

并不幸运的是,村里已经拆了五座老台门。今年7月,王家台门首先被拆;9月,程家台门消失,留下一块近5米长的青石板横躺在废墟中;10月中旬,颇有气势的何家台门已被拆得满目疮痍……

此间,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等单位的文保专家在多次现场考察后,在一些古建筑身上写下了“保留”两个字,有的甚至钉上了“保护古村,人人有责”的宣传牌,但这些并没能阻止推土机。

当地规划:拆迁后再建仿古所城;专家:本有古建筑,为何拆掉重建

“历史上,三江不是一个村,而是一个城,所以我们称为三江所城。”早在明代,三江所城就是一个抗击倭寇的屯兵场,是重要的军事要塞。“现在村里的一些台门,有的是当年的粮仓、盐仓。”专家说。

六百多年,战争没有摧毁它们,潮灾没有冲垮它们,最终它们消失于这场人为的拆迁。“我们觉得太可惜了。”省钱塘江管理局文保专家龚真真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她认为,历史文化村落的魅力在于其文化的原生态,三江村承载的文化价值不可低估,是与钱塘江相关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存,“一旦消失,不可再生。”

一片惋惜声里,绍兴相关部门也在启动“三江闸保护、利用、传承”的工作。钱江晚报记者在绍兴袍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里看到的规划图中,三江村将被还原成为一个古色古香的所城,效果图上出现多处仿古建筑。

可是,现在就有原汁原味的老建筑在,为什么要拆了再造新的?

政府称五处古建筑系拆迁队误拆,将暂停拆迁,组织专家再次鉴定

古建筑为什么会拆?当地政府是何态度?对于三江村的未来,又是怎么样考虑的?钱江晚报记者来到绍兴袍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对于古建筑屡屡被拆被卖,该管委会一名负责人坦承是“监管不力”。他表示,三江村的拆迁均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承包给了拆迁队。“我们的监管没有到位。”

“是拆迁队把古建筑误拆了。”他说,根据此前协议,明确需要保留的是五处文物,需要延伸保护的是25处,包括被拆的台门。“我们经过检查,被误拆的一共有五处。”

比如写了“拆”字的太仓台门也是要保留的,“是拆迁队写错了”,该负责人说,“我们也很痛心”。他表示,目前,政府已经停止了该拆迁队的工作,并将按照协议作出处罚。

但这个说法,拆迁队并不认同。该名重庆籍拆迁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政府定的只有5处建筑需要保留,他还带着记者一一进行了指认。“这5个地方我们都没有拆,另外的都是可以拆的。”

根据协议,拆下来的建筑,均由拆迁队处理。

“现在拆迁暂停,我们将组织专家进行再次鉴定,制定一个更详细的保护名录。”管委会负责人如此表示。另外,他们还将成立一支巡查队,每天巡查拆迁队工作,防止古建筑再遭破坏。

对于三江村的规划,这名负责人说:三江村将以“绍兴古代抗倭第一城”来规划设计,并在现存的古城墙基础上进行部分恢复,另大部分规划为景观绿化用地,打造一个生态宜游的“三江所城”。“我们会考虑一些专家的意见,拆一批,建一批,特别是保护一批。”

记者手记

多留遗产,少留遗憾

写这个稿子的时候,我的一个微信群“古村之友”里,几十名志愿者正在无奈叹息,他们为了保住天台某古村的一座宗祠多方奔走,但祠堂还是被拆了。

三江村也是如此。在中国,又有多少这样的村庄在上演似曾相识的不幸。

一个多月来,一次次穿过这个沧桑的城门,总觉得有些伤感和凄凉。此前,这里就可以听到大海的潮声;如今,他们告别故乡,将在何处安放乡愁?虽然,政府给它描绘了一幅光鲜的蓝图。

和一名同行交流说,这个村庄,有太多可以探讨和思考的空间。确实,三江村的命运,可以作为观察复杂社会转型期的一个切口。

比如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盲目追求GDP的发展思路,如今正面临一次次的还债;比如我们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态度,在一轮轮轰轰烈烈的乡村改造中,有多少古村消失,代替的是水泥钢筋没有温度的建筑。

以绍兴古城为例,两千五百年的建城史,曾给了这个城市无上的光荣。但是这么多年的开发,多少古老的文化被抹去,只能成为照片上的记忆。

高楼大厦可以复制,但是,城市的灵魂无可复制,并不是只有文物才值得我们去尊重,还有历史,还有先人的遗迹。不懂得尊重历史保护文明,也如地上的污染般可怕。

正如一名专家所言:“多留遗产,少留遗憾。”

本报记者 史春波/文 微笑/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3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5-11-4 14:12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5: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1-4 19:16 | 只看该作者
{: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1-4 19:17 | 只看该作者
投票加分,传递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33 | 只看该作者
唐河老徐 发表于 2015-11-4 19:17
投票加分,传递快乐!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33 | 只看该作者
唐河老徐 发表于 2015-11-4 19:17
投票加分,传递快乐!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11-4 21:26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11-4 22: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浏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11-4 22: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浏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6:45 | 只看该作者
老兵新手 发表于 2015-11-4 22:23
谢谢分享,浏览学习。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