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世友 (1905-1985) 河南省新县人。一九二六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师班长、排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许世友将军墓距故居不远,在许家坟山上。当年中共中央批准墓区面积为100平方米,为保留墓区周围的古松,故墓区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实为78.2平方米)。所以,今天墓的四周古木奇松遮天蔽日。许世友将军是我国倡导火葬以来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党中央准许土葬的将军。许世友将军生前曾多次向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提出“自古忠孝难两全,我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为国家尽忠,死后为母亲尽孝,葬在母亲的身边,以尽孝道。”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在南京病逝后,邓小平同志批示:“许世友将军是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中央特殊对待,准许回老家老松林土葬。”因此,许世友将军土葬是毛泽东主席同意,邓小平同志批准的唯一例外。 许世友将军墓由南京军区修建,内空78.2平方米。墓区呈太师椅形,墓冢凸现地面部分呈圆穹状,高2米,直径4.2米,由9块扇形,1块圆形状花岗岩砌成。墓前耸立着一通高3.12米,宽0.8米,厚0.25米的花岗岩墓碑。此墓碑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和徐向前元帅以私人名义所立。碑文由著名书法家范曾题写,正面是苍劲的7个行楷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因此碑是杨尚昆、徐向前同志所树,故只能题写“许世友同志之墓”而不是“许世友将军之墓”。碑的背面为纵行书写的行楷小字,字体飘逸潇洒,镌刻着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的赫赫战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