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68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密斯论摄影之空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4-3-3 1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2-27 10:32| 发布者: cpnoz| 查看: 30| 评论: 0|来自: 林路博客

摘要: 这是乔尔·史密斯的一种说法——在1890年代,柯达公司推出了标准化的输出程序,照片因此成为日常生活的壁纸。如今,任何人或者说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充满细节的图像,作为日常事件的公众影像,在照相机的推动下与日俱增 ...



这是乔尔·史密斯的一种说法——

在1890年代,柯达公司推出了标准化的输出程序,照片因此成为日常生活的壁纸。如今,任何人或者说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充满细节的图像,作为日常事件的公众影像,在照相机的推动下与日俱增。在1900年的艺术摄影,与享乐主义的法律背道而驰,开始疏远了平庸的关注真实的大众媒体。而新闻摄影也在拥抱惠斯勒风格朦胧的微光,在风格和信息上同时模仿,揭开了和现代传统对立的序幕。

这以后,通过一系列有意为之的、违反常态的姿势,艺术家们在摄影的审美和认识论的边界进行尝试,进入二律背反的空间:怀疑的同时证实,否定的同时表明,缺席的具体化连同实体的存在。下面分成五个章节从历史溯源,从而为摄影的空无提供不同的走向。

1、通过一台传统的照相机曝光,然后通过日本的木板印刷工艺,在不断地印制过程中减少画面可触摸的细节。通过这样一种冒险的影像处理程序,直到失去原本的客观状态,成为一种设计,一种肌理,或者一幅速写。



2、作为可辨认的摄影作品相反的审美模式,使其非具象化,抽象化。从战略上创造出不是摄影的摄影媒介,包括故意失败的快照等。失去地平线的关联,排除客观物体,让光线取代解释功能,让人们去推测。







3、以禅宗的意念去吸引观众,以严格的手工艺制作构成感知的悖论。选择最高等级的照相机技术,但是最终呈现的是非物质的主题,主观的认知,比如晕眩或者视觉的过失。小技巧:数量,空无,平面化,构成观众认知的混乱。






4、刺激怀疑态度的影像,强调摄影证据的唯物主义的原始态,公然违反照相机的礼仪。比如通过长时间曝光,使画面产生注意力的盲区。在失效的主题画面上划上大叉,让原本的影像走向反面。






5、由内而外倒置摄影,有意滥用摄影技术词汇构成象征性的努力。通过一幅直截了当的画面,提升其边缘效应,延伸极端的审美特征,提升中心角色的地位。比如强烈阳光下黑色的阴影,构成生活之中的死亡。




译自《光圈》杂志21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4-3-3 10:22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关注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3-3 11:52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3-3 20:04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3-3 23:02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