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2日讯 6月29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宣布:应汤加国王图普六世邀请,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将作为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赴汤加出席7月4日举行的图普六世国王加冕典礼。 当前,旅游业发展成绩喜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旅游带动战略正成为各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大旅游推动大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旅游合作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中共识最多、见效最快的领域。此次习近平主席确定李金早局长作为特使出访,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期望更大地发挥旅游在外交、经济、人文合作中的独特优势。 发挥旅游在外交合作中的优势。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人来往。习近平主席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旅游是增进人民亲近感的最好方式”。在国际关系中,利用旅游交流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旅游交流作为民间外交的重要载体,往往能发挥常规外交难以达到的效果。近来,我国通过与俄罗斯、韩国、印度互办旅游年活动,有力增进了民众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扩大了旅游经济往来,为中俄、中韩、中印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5月的日本3000人访华活动,是旅游外交配合国家外交大局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5月2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实践表明,旅游外交更有弹性、更加灵活、更加植根于民众。在双边关系良好时,旅游交往可以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加速器;在双边关系不畅时,旅游交往可以成为改善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在双边尚无正式外交关系时,可以先行开展旅游交往,使民众交往成为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导航器。 发挥旅游在经济合作中的优势。旅游外交登上国际舞台的前提是旅游产业的大发展。过去35年,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业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现代产业,对相关产业贡献大幅提升,这既是民富国强、旅游发展的表现,也是旅游经济综合功能优势的集中显现。数据显示,国内旅游从1984年约2亿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36亿人次,增长了17倍;出境旅游从1988年泰国成为我国出境旅游的第一个目的地国家,到2014年的150多个出境旅游目的地,出境旅游突破1亿人次,完成了跨越式的增长。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为中国,出境旅游消费增加28%,总额达到1650亿美元。旅游国际交流直接带动交通、贸易、金融等多个经济领域发展。“随着中国游客的脚步走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旅游交流交往日趋活跃。”李金早在《旅游外交参考》发刊词中写道,“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如此关切之目光、如此复杂之心态审视和解读中国旅游带来的种种影响。” 发挥旅游在人文交流上的优势。习近平主席指出,“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已经成为我们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与世界联系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国每年入出境旅游规模近2.5亿人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消费国和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截至2014年底,已经有151个国家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中国出境游客是直接打开在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窗口,让他们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中国政策、国情、民生。旅游与外交的融合发展,将有利于打造多渠道、多面向的传播模式,有利于向世界立体式地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出中国好故事。 “此次李金早局长以习主席特使身份参加汤加国王加冕仪式,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期望旅游外交更闪亮地走上国家外交舞台,更大地发挥旅游在国际合作中的综合优势,服务国家关系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副所长、中国亚太学会秘书长韩锋说。(张琦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