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07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王江 责任编辑:王江
“媒体人”系列影展和访谈第四期推出《中国摄影》杂志编辑郑浓。
同本系列影展前几期的的媒体摄影人不同,郑浓应该属于是摄影媒体人。他在中国资历最老的摄影杂志之一《中国摄影》担任编辑工作,其实在编辑的身份之外郑浓还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他的作品曾经入选由李媚和阮义忠主编的《中国摄影家系列丛书》。做编辑比较有机会接触各种类型的摄影风格,对于善于学习的人可以把这些作为自我创作的营养。郑浓在摄影编辑的工作中获得了对摄影的多视角认识,他的摄影风格也在尝试与改变中逐渐成熟起来。本次影展将推出他的《无知无觉》以及《泰姬·玛哈的宇宙》两组作品。
查看全部评分
唐河老徐 发表于 2015-12-25 18:17 投票加分,传递快乐!
唐河老徐 发表于 2015-12-25 18:15
作品曾被纽约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及光圈基金会(Aperture Foundation)以及广东美术馆收藏。
个人简历
郑浓,1968年出生于大连, 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曾在深圳、广州及昆明等地工作。现为 [中国摄影] 杂志社编辑、记者。
色影无忌:这组作品的内涵是?
郑浓:有的时候对作品的含义不能问到底,问到底其实什么也不是。艺术动机和结果往往不搭界,这个作品就算是沙贾汗托给我的一个梦吧,沙贾汗贵为君王,更像是一个艺术家,他生前本来还要在亚穆纳河对岸建造另一座陵墓,和泰姬陵造型相同,黑色的,我觉得太酷了,和照片的正负像概念很相似吧?我正在循着这个思路整理另一组片子,但不一定有结果。
色影无忌:《泰姬·玛哈的宇宙》是怎么拍的呢?
郑浓:这个怎么说呢?算是沙贾汗赐予我的一个礼物吧,沙贾汗是泰姬陵的建造者。
在进入泰姬陵的前一天,当时阿格拉(泰姬陵所在地)附近的洪水还没完全消退,我们涉水过了亚穆纳河,到了很远的一个城堡高处远眺泰姬陵,夕阳下的泰姬陵美极了,无法形容。那天晚上很奇怪的,我竟然做了一个梦,梦中的情节居然和沙贾汗当初为泰姬玛哈修建陵墓的原因一样,也许是日间那种极度的美让我夜有所梦吧。第二天一早,我进去参观。泰姬陵是穆斯林文化登峰造极的一个典范,和其他宗教文化不同的是,穆斯林的建筑没有任何雕像和可供崇拜的物件,只有建筑上的花纹,记得梁思成有本写建筑的书《大拙至美》,泰姬陵就是绝好的例子。而那个梦也一直伴随着我的参观全程,于是就有了这组作品。
色影无忌:从《化学风景》到《泰姬·玛哈的宇宙》你的作品似乎禅意越来越重了,这种思路是怎么来的呢?
郑浓:你说禅意真不敢当,相反,我总是不满意,觉得正相反,我的作品还是笨拙的很。我对禅多少有点了解,禅宗的很多公案那是相当的不可思议。这种笨拙,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想法还是不够满意,另一方面,就是摄影这门学科本体里有一种笨拙,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别人不一定会同意,但是这种笨拙既是劣势,同时也就是优势。我个人的体会是,作品在脑子里酝酿的时候是最美的,真做出来了总是不那么完美。我这并不是在否定实践的意义,恰恰相反,做作品最大的好处是,完成品有可能和你最初构思的相差十万八千里,连创作者本人都被震惊了,好酷的体验啊。
《泰姬·玛哈的宇宙》系列
艺术动机和结果往往不搭界
1.jpg (89.93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23 22:3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