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淅川剑客 于 2012-12-28 16:39 编辑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700 iso: 200 快门: 1/400s 光圈: f5.6
王府山是座中国特有艺术的太湖石假山,其险峻秀拔,玲珑怪奇,远观近玩,皆有情趣。据有关资料: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三子朱桱为唐王,藩南阳。当时朱桎只有5岁。在他还没有就藩前,朝廷就在南阳大兴土木,营造唐王府。《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唐王府后有石山,名日王府山。”它是王府花园中的主要建筑。据民间传说,这些石头都是从2000里外的江苏太湖运来的,人抬牛拉,历时数年。山呈圆锥形,除主峰外,另有四个支峰,取“五峰并峙”和“四峰拱朝”之意。支峰下边有奇巧的洞窟,洞窟之间,崎岖贯通,一步一景。穿洞走穴,爬60道台阶,螺旋而上,可达主峰山顶。山顶有亭,凭栏可鸟瞰全城,也可远眺九架孤山,紫、塔、独、蒲(皆山名),皆历历在目。 明末清初以后,王府山屡遭破坏。康熙年问《重修卧龙岗诸葛庐记》载:“城之西北隅,为前唐藩旧址,有石山尚存,荒烟蔓草中,拆取什一,驾牛车而适其所。”按此记载,现卧龙岗武侯祠宁远楼前的假山梁父岩和抱膝石,即是王府山之遗物了。到了民国年间,更没人把王府山当做全民的财富,而把它视为无主之山,许多豪富和雅士都去扒取山上的太湖石,运回去装点自己的宅院。至今南阳一些旧官署、老学校及民间大宅之中,仍可发现玲珑剔透的太湖石,都是那时从王府山扒来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破坏更加严重。1941年春,日本数十架飞机轰炸南阳,许多居民跑到王府山,钻进山洞里躲藏。中午时分,一颗炸弹落到山上,东侧山体垮塌,洞中居民均被炸死。“文革”中又一次遭到破坏,洞中神像被砸,登山石阶、山顶亭子皆损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