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制图任萍 “原本满怀期待想在中国的‘马尔代夫’看看海钓钓鱼,没想到被困海上时真的要靠钓鱼为生,现在想想真是后怕,并不好玩。 ”几天前,包括11名上海人在内的24名驴友通过微博求助,称乘坐渔船前往三沙游玩,于归途中被困海上。昨天上午9时许,成功获救的他们乘坐“救援115号”船只回到了三亚港,并陆续从三亚、海口搭机回家。截至今天凌晨,11名上海驴友已相继回沪。
被困海上经历像足电影情节
记者昨天联系上其中一名上海驴友陈先生,他表示此行完全是被三亚的包船方“骗了”。出行前,他们24人通过三沙市某旅游网的“征集帖”报名前往,但当时帖子上写明是“考察活动”,而每人8千多元的报价也高于市场均价。陈先生说,“我当时想较贵的收费肯定相对安全品质也较好,所以出发前并未考察组织方与渔船是否具有相关资质等情况。 ”
按照行程,一行人于去年12月31日从各地赶到琼海集合,今年1月1日晚上,在三亚渔人码头登上渔船。2日凌晨,渔船出发,3日下午到达永乐群岛、西沙群岛周边。 “其实1号早上我们就到了,但地接的人却要求我们晚上才上船。当时天黑看不清楚,第二天起来才发现所乘坐的竟是早被淘汰掉的木船。当时心里就觉得不太安全,但已经上了船也没法了。 ”陈先生回忆称。
1月5日,当一行人打算收拾行囊启程返回时,发生了意外,渔船发动机出现机械故障,且风浪较大,无法返程,他们被迫困于海上,并发出求救微博。 “船上准备的淡水和食物有限,一开始我们吃便当,后来只能靠自己钓鱼。”陈先生称他们的经历简直像真实版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三亚当地海事部门在接报险情后立即出动了救援,一行人才成功获救并于昨天上午乘坐“救援115号”船只辗转从三沙回到三亚港。
“回到三亚后大家分头回家,很多人当天下午就回沪了,我是这批人中最晚走的。 ”记者了解到,陈先生回沪航班于昨天晚间起飞,并于今日凌晨抵达上海,至此所有上海驴友全部安全返家。
天气多变海上航行变幻难测
记者了解到,自三沙市去年7月成立以来,许多游客对于美丽的西沙群岛充满向往,海南省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西沙旅游已万事俱备,选择适当时机即可开航。但目前西沙旅游尚未真正开放,当地的接待能力、交通保障程度有限,业内人士提醒游客勿操之过急、以身涉险。
通过网络搜索不难发现,关于西沙旅游的攻略很多,由于尚未真正开放,不少驴友都以私自租借渔船的方式前往。据去年底曾赴三沙市实地采访的本报记者程绩回忆,“当时我是乘坐唯一正规的官方船只‘琼沙三号’从文昌出发赴永兴岛的,虽然船只承载量比渔船要大几十倍,但一路上天气不好风浪汹涌时也很是颠簸,由于天气不定对海况造成的影响难以预测,所以‘琼沙三号’的发船班次都是不固定的,得根据天气决定。”程绩说,在当地采访时也曾见过包船前来的驴友,当地已经形成了一条龙服务,5天3晚的行程一般可在岛上停留2天,包一条渔船的费用约6万元左右,如果人多的话均摊下来的费用,比购买“琼沙三号”的船票便宜不少,且渔船能根据驴友要求随意停靠,比起正规船只按固定航线运行也更加自由,所以不少驴友都热衷通过这种方式游玩西沙。但旅游业者提醒,租借渔船出海,务必认清资质,并事先了解当地天气和海情。至于正规西沙游,鉴于当地资源配套尚不成熟,目前并没有接到有关部门可以组织相关旅游线路的通知,市民游客还需再“耐心等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