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04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陕师大毛笔手写录取通知被赞"墨守传统" 最老"写手"80岁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3-7-16 11:55 | |阅读模式
陕师大毛笔手写录取通知被赞"墨守传统" 最老"写手"80岁
2013年07月16日 08:18:40 | 责任编辑: 黄锐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陕师大毛笔手写录取通知被赞“墨守传统”
    7月15日,陕西师范大学80岁的退休老师文占绅教授在认真书写录取通知书。今年高校新生录取工作开始后,陕西师范大学组织20多名退休老师义务用毛笔手写本科新生录取通知书。笔画之间不仅流淌着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更是饱蘸着退休老师们对大学新生的厚望,成为该校送给大一学子的一份特殊礼物。 新华社发(侯智 摄)
  “陕师大的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一夕间爆红网络,被网友称为“最值得珍藏录取通知书”。充当“写手”的是一群年逾花甲的退休老教授,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0岁。为此,网友赞其“笔端有真意”,并表示希望收藏陕师大的录取通知书。”
  近日,“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请珍藏”的博文着实让陕西师范大学火了一把,网友纷纷表示感动,称陕师大本科通知书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一群年逾古稀的退休老教授,一笔一划认真地在录取通知书上写下每个学生的名字、专业。老人们完全自愿的劳动,也给陕师大“厚德积学 励志敦行”的校训增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4000多份通知书毛笔书写
  据陕西师范大学负责宣传的张老师介绍,目前国内用毛笔书写通知书的高校已不多见,网友更是表示陕师大是全国独家。但是,毛笔字并非人人都会,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科技化的时代,为此,学校专门邀请组织校书画协会的吕九如、贾温性、符有堂、文占申、杨明堂、张自强、马凡涛等八位离退休老教授和书画家题写通知书。
  在陕西师大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上,学校的校训“厚德积学 励志敦行”、学生的姓名、录取专业、收件地址等均为毛笔手写。今年,学校要书写4570多份这样的通知书,从7月9日开始至今,已经完成2200余份。校方表示,整个填写工作预计到下周能全部完成。虽然有点晚,但网友们纷纷热捧这份通知书,表示“多久都值得等待”。
  张老师表示,这些老教授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定,基本上是“能写多少写多少”。而且老师们岁数也大了、眼睛花了,写起来特别费劲。另外,每个学生的名字、所对应的专业,都要一再核对后再写,绝对不会有涂改或者多余的墨迹。通知书上的字也要美观、清晰,“老师们对自己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书写的速度不会太快。
  最老“写手”80岁
  值得注意的是,书写通知书的这八位老教授都已经进入花甲古稀,年龄最大的文占申老师已经80岁,年龄最小的贾温性老师也已经60岁。老教授们书写的通知书“不收任何费用”,全部是义务性质的。另外,除了学校邀请,还有一些退休教师主动请缨,希望为莘莘学子献上“开学初礼”。
  据了解,陕西师范大学每年要发送4000多份录取通知书,而今年,总共有4500余份本科生录取通知书要发放,这就意味着这八位老教授平均每人要一丝不苟地书写500多份通知书。校方对此表示感谢,认为老教授们弘扬和传播了传统文化,也为他们的敬业和无私的精神感动。
  文占申老师退休前是学校马列部的一名教师,虽然已经80岁高龄,但一坐几个小时,他却并不觉得累,“对我来说,写字是一种乐趣,再说了,我们从事的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从清末、民国开始,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就都是手写的,这些年科技发达了,大家都用电脑了,但我们觉得,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能让学生们在接触大学生活的第一步就感受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和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样的事情值得我们坚持。”文老师说。
  即将退休的贾温性老师说,“这是送给莘莘学子的一份礼物,是向社会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份责任,老师们把字写好写规范,就能以身作则给学生们树立起榜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1 2 3 4 5


沙发
发表于 2013-7-16 18:19 |
{:7_296:}{:7_296:}{:7_296:}
板凳
发表于 2013-7-17 06:34 |
{:7_296:}欣赏支持佳作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