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石家庄7月22日电(记者岳文婷、李俊义)在清澈的星空下有湖水、草地、啤酒,还有美妙的音乐与欢呼声。22日凌晨,首届中国沽源湿地音乐节在河北沽源县闪电湖边落下帷幕,一度不能退去的却是乐迷们的赤诚与激情。
从张北草原音乐节、丽江雪山音乐节、上海沙滩音乐节,到首届沽源湿地音乐节,发端于国外的户外音乐节如燎原的星火,逐年蔓延到国内的各个地区,吸引着众多摇滚青年、户外运动爱好者和白领人士的参与。
户外音乐节成都市人娱乐新追求
音乐节一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后,音乐节被复制到美国,但依然是室内举行为主。直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爵士和摇滚音乐节的大量举办催生出户外音乐节。
音乐节的举办形势逐渐从世俗音乐转向户外娱乐,并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也不例外。据统计,在2010年,我国一年只有30多场户外音乐节,而今年将有100多场。
从北京向北驱车3个小时,可以抵达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坝上地区。2009年,这里的草原音乐节让张北县家喻户晓。在短短几年后的今天,湿地音乐节让同处坝上的贫困县沽源在一夜间响彻全国。
盛夏的七月,我国多数城市的温度达到30℃以上,而坝上地区的温度只有20℃左右。蓝天、白云、清澈的闪电湖面,还有一望无际的青草满地,大自然为舞台设置了最美的背景。
“中国摇滚之父”崔健、“中国摇滚现场之王”谢天笑、“草原歌王”腾格尔、“草原精灵”斯琴格日乐、“中国最重型乐队”舌头等10多位歌手和国内外60多组乐队前来助阵。
舞台下,乐迷们扎起了帐篷,有的席地而坐,有的手拉手在音乐声中晃动欢呼着。“无论是草原、雪山,还是湿地,我是户外音乐节的忠实粉丝,我喜欢这种在大自然中释放激情的感觉。”一位从深圳专程赶来参加音乐节的乐迷告诉记者。
据沽源湿地音乐节的现场执行导演孙意介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音乐节比较受欢迎。尽管沽源湿地音乐节是首届,但也取得了开门红的效果,短短3天时间,已经接纳超过10万人次的乐迷。
“户外元素”寄托“环保”愿景
在中国,多数户外音乐节还注重与“自然”元素的融入。沽源闪电河湿地是滦河、黑河、白河“三河”的源头,是京津地区的水源地之一,也是离北京最近的原始湿地草原。沽源湿地音乐节的演出现场设置在闪电湖边,同时发起了“念水行动”,将环保理念植入音乐盛会,呼吁人们爱护水源。
“这里曾经美若天堂,曾经风吹草低见牛羊,寒风冲不过那道灰腾梁,九曲河儿蜿蜒如画……”斯琴格日乐在湿地音乐节上携新歌《草原草原》亮相。她表示,“这里离我的家乡很近,好像在这里吼一嗓子,我的家乡就能听到我的呼唤。草原很美,希望大家一起保护她。”
同时,“保护水源”的宣传片在演出现场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念水大使”“念水达人”们带领大家了解沽源湿地环境,并现场测试滦河之源水质。也有不少歌手在胳膊上标注了“水”字,带动更多的人护水、亲水、节水、卫水。
北京高校的一名大三学生孙一凡说,“既可以跟同学在音乐节中狂欢,又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北京的水源地。没想到这里的空气如此新鲜,湖面那么清澈,好好呵护应是每个人的职责。”
强势蔓延背后的现实尴尬
户外音乐节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在全国各地蔓延,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行为,它也承担着打造地方文化实力、推动消费、调节人口流向等社会功能。因此,户外音乐节如雨后春笋迅速增加的同时,如何能够健康可持续地生长下去,已经成为音乐节主办方和许多音乐人思考的问题。
在远离各种服务设施的户外,让乐迷们享受优质的服务是个“无中生有”的难题。“吃饭条件差,排队上厕所等太久,是我参加众多户外音乐节的普遍状况,这让我苦不堪言。”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吐槽。
“原本完好的湿地,却被数万人踩踏着,行走起来泥泞不说,不知是否会对湿地产生破坏。”石家庄乐迷高杰在现场告诉记者。对此,孙意表示,“我们也致力于处理大规模人群与自然的关系,邀请了专家对湿地进行勘测和恢复。也会根据今年的情况,适当调整下一届湿地音乐节的场地。”
记者在沽源湿地音乐节现场看到,虽然在20多万平方米的演出现场共放置了100多个垃圾桶,但在曲终人散后,依然留下一地的矿泉水瓶、瓜子皮和塑料袋。据了解,60多个环卫工人每天都要花费4个多小时清理场地上的垃圾。
此外,记者发现在演出现场外围,总会有一些附近的百姓,他们被较高的门票拒之门外。不少乐迷反映,希望在一定范围内,放低门票价位或免费开放,让更多的人走近户外音乐节的狂欢盛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