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助理盗窃:留下纸条造假象迷惑民警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摄影助理盗窃:留下纸条造假象迷惑民警
小虫和他盗窃的摄影器材。 文/片 本报记者 尉伟 实习生 石娜娜
“为啥失败?一个厨师不看菜谱,改兵法啦。”小品《功夫》中,面对觉醒的“厨师”范伟,“大忽悠”赵本山不由感叹。2010年12月,省城一名摄影助理也玩起了“兵法”:他不仅偷走了工作室的摄影器材,还制造种种假象来迷惑民警。
借“机”生蛋
小虫(化名),今年23岁,从枣庄来济打工。
别看他理着板寸,个头一米八多,却有一份细致的工作:摄影助理。
2010年7月,他应聘到解放路附近一家摄影工作室。
干了不到六个月,一直打杂的小虫有了想法:摄影师这活儿轻松,按按快门每月就挣钱不少。要是自己有个工作室,那该多好!
但他随即又犯了愁。搞摄影,前期投入大。单是一部专业相机就要上万,更别说动辄两三万的镜头。这对月薪仅有五百的小虫来说,犹如天堑。
“这不有现成的?”工作室内琳琅满目的镜头、相机,让小虫忽然有了主意:借“机”生蛋。
欲盖弥彰
为能顺利地偷走这些东西,而又不被人发现,小虫费尽了心机。
他先利用工作之便,偷配了能进入工作室的钥匙。
随后,小虫又准备了一个口罩、一双手套、一个蛇皮袋和一段铁丝。
蛇皮袋用来装相机、镜头,口罩是为防止他人认出,而戴上手套能减少作案痕迹。
而小虫最为看重的还是那段铁丝。
虽然他早配有工作室钥匙,已能出入无阻,但他心里仍盘算着怎么能用铁丝把门锁撬坏,以便声东击西,制造出外贼撬门的假象,来掩盖自己。
无中生有
2010年12月1日晚7时许,小虫带着准备好的“行头”溜进了工作室。
存放在那里的四部专业相机、十二个专业镜头如愿进入小虫的蛇皮袋,可一时紧张的他却忘记了带上事先准备好的铁丝。
不过,小虫还有自己的“杀手锏”:在现场留下一张纸条。
这张纸条是小虫随手找来的,背面还写着其他的字迹。而纸面上的内容,也是他事先找人代笔的。
纸条上写道,“不要以为你们拍得很好,这只是对你们的一点点儿惩罚”。
猛一看内容,大家很容易以为应该是工作室惹上了什么纠纷,遭人报复。
小虫也得意地认为,自己此招儿能转移民警的视线。
暗度陈仓
得手后,小虫立即离开了工作室,他将蛇皮袋藏在了楼下的一个花坛内,外面还用树叶遮挡,貌似一堆久未清理的垃圾。
接着,他又迅速回到了同事们租住的小屋,与大家谈天说地,仿佛自己从未离去。
第二天,小虫又趁机将蛇皮袋取出,带回了枣庄老家。这些摄影器材都被他藏在了家中一个风箱内。
而小虫并未将当初的想法付诸实施。
他找到同村的好友韩某来帮忙。他想的是怎么把到手的东西变成人民币,这样更实惠一些。可小虫觉得自己目标太大,就让韩某出面帮着找寻下家销赃。
兄弟反目
摄影器材店、婚纱影楼……在韩某多方牵头下,小虫偷来的部分相机、镜头被以三四千元的低价销往枣庄、徐州等地。原本,它们的价格曾以万计。
一切尽在自己的计划中,可小虫认为最安全的一环却出现了问题:好友韩某。
韩某觉得自己手里有了小虫的把柄,对方又通过卖赃获利颇丰,自己也出了不少力,就多次找小虫要钱花。
在多次被拒后,感觉不爽的韩某决定甩开小虫,自己单干。
他曾去过小虫打工的那个工作室,并认识了那里的老板王萍(化名)。
通过上网名称查询,韩某与王萍取得了联系,“我知道你丢的相机在谁手里,三万元钱来赎!”
将计就计
2010年12月2日,小虫所在工作室的老板王萍发现价值近十二万元的摄影器材被盗。接到报警后,燕山派出所和历下刑警二中队的民警迅速展开调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别看前面小虫计谋用尽,可民警只用了一计:将计就计。
“我们一开始就认为工作室有内贼。”那张纸条并未迷惑到民警。他们认为,此案或内外勾结,或监守自盗。“通过大量走访排查,当时我们就认定他嫌疑最大”。
民警并未打草惊蛇,而是对敲诈王萍的韩某进行了重点布控。
韩某也是诡计多端,他每次与王萍联系都用公话。
可两赴枣庄的民警,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最终确认了他的身份。当然,韩某的好友小虫也再次浮出水面。
3月6日,燕山派出所和历下刑警二中队的民警赶赴济宁邹城一煤矿,将小虫抓获。
此时,他身上仅剩148元。当初卖相机、镜头赚来的钱,早被他吃喝玩乐挥霍一空。
这矿上的工作,还是他一个亲戚花5000元托关系帮他刚找的。
目前,此案警方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