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84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心象言说心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3-9-15 1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心象言说心声

天下摄影网  


  谁家都有老人,谁人都有老时。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将更加凸显,老龄问题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现实问题,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众多领域。一头是忙着工作忙着赚钱的儿女,一头是盼着孩子承欢膝下的老父母,两代人的情感隔阂日渐变大,社会无奈到将“常回家看看”写入一部关系1.85亿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老年法,在一个以家庭和谐为主流价值观的国家,儿女回家看父母竟需要用法律来约束,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
方玲莉在她的作品《百年孤独》中,用朴实的视角细腻的审视了老人孤独内心,用悲悯的人文情怀于无声处痛及击社会之痛。物质生活的富足换来的却是世间亲情的缺失,年轻时代含辛茹苦的养育到头来是却是年老无助时无尽的孤独和悲凉。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化解这百年孤独,如何让老人在晚年人生的最后旅途中走得更幸福温暖,方玲莉试图用她视觉影像唤醒家庭亲情和社会温暖。
摄影常说的象由心生,指的是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源于摄影者本人的思想见地,才会在纷繁万象中撷取那一个瞬间,凝结于那一个影像,尤其关于人性、关于情感的表达,唯有“用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关注,用心去挖掘,用心去发现,走进拍摄对象的心坎里,感同身受舍身处地的体味,对题材怀有敬畏之心和仁爱之心,对世间万象都能从宏观角度客观地看待,平实地拍出来的照片才能更多地带上人文情怀。
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引用《庄子·秋水》篇里的庄子与惠子的对话,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争论,引申出美感体验中的移情作用,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情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之物亦深,浅人所见之物亦浅。这种“推己及物”“设身处地”的心理活动不尽是有意的、出于理智的,但却是通向美、感觉美的康庄大道。很多时候,拍摄者总是习以为常地以自己的眼光去判断和解读拍摄对象,以自我的感觉和经验去分析和理解拍摄对象的心情、经历、感受等。但很多时候,他者的身份往往对拍摄对象的认识是局限的,不能身入其境的真实的感受拍摄对象内心的灵魂深处最真实的东西。20世纪50年代荷兰摄影家埃尔斯肯孤身一人到巴黎,遇到一群与他一样沉浸在虚无、孤独与彷徨之中的西方青年,他用手中的相机为他们、也为自己的青春作传,他从自己所属的群体出发的视角,打破了纪实摄影是一种拍摄者对于“他者”的客观观察与报道的陈规,使纪实摄影获得了一种新的可能,在摄影文体上独创一格,而这种不惮个人主观介入的手法,也给纪实摄影的拍摄观念带来了冲击。
方玲莉在《百年孤独》这组作品中,不再以他者的身份去旁观这样一群老人,随着多年的行车山村,对老人的嘘寒问暖,产生了一种鱼水之情的亲近与自然,同时又兼具母亲和女儿的双重角色的中年女性的对人生和亲情的感悟,已经自觉不自觉的走入到农村老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内心情感当中去,她用她的镜头将这个群体内心的那种难以名状的孤独和无助更还有无奈,外化为无声的心情写实,她述说的仿佛不再是不关她自己的对象,而恰似她自己的对老年生活的一种远设和期盼。正如她自己说常与朋友开玩笑,将来我们老人,谁来陪我们。留守老人其实是我国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人口的老龄化,走进一些乡村,特别是山区里的村子,见到最多是老人。老人生病了,儿女不在身边,得不到关照。小时候,父母亲很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天地,我们把父母独自留在乡下,他们孤独而无助。方玲莉用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所想要表达的意愿,就是唤醒人们,常回家看看,走上回家的路,看看我们的父亲母亲,家里长辈,与他们聊聊,听听他们当年的故事,不要让他们在过长的等待、过多的孤独中老去。
方玲莉对乡村摄影有着执着的热忱,每到周末就喜欢带着相机走进农村,从2004年一直到现今,仅关于老人的影像就有四五千张,年迈仍劳作无歇的,弥留之际殷切期盼亲人回家的,住在养老院看着挂历数着日子等候探望的,老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子女亲情的眷恋不断的冲击着她的内心。同众多摄影爱好者一样,起初最多是对老人们布满岁月痕迹的面庞和热情而质朴的慈祥亲情的认识,影像更多的停留在这些乡间温情的表面,所以她的原始影像积累多是老人们的笑容。随着多年来一次次的乡间的行走、镜头前一次次的拍摄,对影像记录的老人点点滴滴的生活,对画面里诠释的一个又一个老人的故事,深深的为这些用岁月和心血叙写的生命之歌而感动,也由此逐渐的接近和走进老人的内心深入,去解读他们的灵魂,解读辛苦一辈子的老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正是这个关键的精神和亲情的珈锁锁住了世人生命最后阶段的幸福。方玲莉最终找到了这一人间最悲哀的渊薮,并用她的影像为老人的孤独表露心迹。这些为了儿女独自忍受着内心煎熬的父辈母辈,他们在儿女幼小时含辛茹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儿女长大成人又为让孩子安身立命不予打扰,独自在乡间承受着晚年的孤独。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子女他们忍痛割爱,他们锁紧内心的期盼,只有心里默默想念和期待着。方玲莉读懂了他们,用她的影像那么真实而又真切的表露他们的心迹,呼唤着儿女亲情的觉醒和回归。
当母亲转身而去,我们无意间瞥见母亲那不知何时斑白的发丝、那不知何时弯驼的脊背,内心陡然的震动,母亲在我们长大和忙碌中不知不觉已经老去,我们却还以为自己还是母亲面前的小孩只顾着享受母亲的呵护和疼爱,却忘了已经是我们自己像儿时母亲对我们的百般守卫和千般呵护那样回报母亲的时候了,不是用无线电话问候,不是买去一大堆吃穿之物,而是更是陪伴更多的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锤锤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作品的最后以一张低角度仰拍的老人背影影像结局,老人的背影在广袤的天地间犹显苍凉,孤单感由于身影的放大而被无限的放大和延展,虽然不见老人的神情,却愈发的让人感受到老人内心孤独的况味,以无声胜有声,以无情胜有情的影像魅力,叩击着我们为人子女的心扉。                       (摄影:方玲莉   文字:陈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3-9-15 13:14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关注、浏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14:16 | 只看该作者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3-9-15 13:14
好贴、关注、浏览、学习!!

谢谢浏览关注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9-15 15:32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9-15 20: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浏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9-15 20:58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9-16 05:48 | 只看该作者
浏览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9-16 11:55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