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现实及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内容提示: 京城鬼佬,原名吴江明 1976年开始接触摄影,1979年从师学习摄影,2010年后改为数码摄影至今。喜欢动物、风光、静物、纪实抓拍等摄影。感悟自然、感悟生活、感动自己。这是我常对自己说的话。
京城鬼佬,1976年开始接触摄影,1979年从师学习摄影,2010年后改为数码摄影至今。40年的摄影路程他是这样评价自己:“喜欢动物、风光、静物、纪实抓拍等摄影。感悟自然、感悟生活、感动自己。”
国摄:你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拿起相机?拍照对于你来说是什么?
鬼佬:第一次接触照相机是在1976年左右。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孩子,我家邻居的大姐家里有一台海鸥DF相机,在我去她家时,她为我拍照了一张黑白相片。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除了照相馆里的大座机以外的第一台单反照相机,也是从这时候起,拍照引起了我的兴趣。而真正自己第一次拿起相机,那是1979年的事情了。至于说拍照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应当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品味的过程和不断充实的过程。感悟自然、感悟生活、感动自己。这是我常对自己说的话。
国摄: 欣赏您的作品我们发现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静物写真您拍摄的作品都什么出彩,您之前有专业学习过摄影或者是绘画吗?
鬼佬:我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学习,更不是科班出身。1979年我拜海淀照相馆里的一位照相老师傅为师,开始了摄影的学习。一方面是师傅的言传身教,并让我使用他的海鸥DF相机进行拍照,另一方面则是看师傅借给我的一些摄影书籍,学习摄影就是如此开始的。1979年学习摄影之前,我在民族大学(过去叫民族学院)学过油画。
国摄:摄影中,你希望在图片中传达的东西是什么,您最感兴趣的拍摄主题是?
鬼佬:如果说我希望在图片中传达的东西是什么,那应当是我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以及自然界的认知、思考与审视。我相对比较喜欢的是动物、风光、静物、纪实抓拍等摄影。
下面这些图片是我近期拍摄的一些动物
最大吃四方 魅惑 红腹锦鸡 形单影孤的时候 不怒而威的霸主 沉思冥想中 虎 一声叹息 国摄: 您是如何看待图片的后期处理的呢?你认为个人风格这个东西该如何定位?
鬼佬:有关后期处理的问题,这是一个既尖锐而又很时髦且老生常谈的问题。有人认为:摄影要忠实于写实,忠实于自然实录,任何后期的加工,已非本质的摄影艺术。也有人认为:摄影作品的后期加工,是传统的暗房技术的延伸和发展,电脑技术的应用,为摄影艺术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创意空间,摄影艺术的创新发展不能因噎废食。而我的看法则是:没有后期是对观者的不负责任,而过分的后期则是对观者的欺骗。当然,这其中还要区分是什么类型的摄影,新闻类、纪实类、包括取证类等的摄影(如地质、勘探、刑侦、考古以及工程设计等等),必须忠于原始事实。而艺术类、创意类、广告类等等则另当别论。我个人认为,摄影不外乎两个层面:一是再现,二是表现。再现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再现的延伸。
个人风格,这个题目好大。我想就一个作品来说,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就一位作者来说,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就一个流派、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来说,又可以有流派风格(或称风格流派)、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其中最重要的是作者个人的风格。风格是识别和把握不同作者作品之间的区别的标志,也是识别和把握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之间的区别的标志。风格的形成有其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主观上,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艺术素养、情感倾向、个性特征、审美观念的不同,必然会在艺术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区别于其他人的各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显著特征的创作个性。因此,风格就是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和具体表现。在客观上,创作个性的形成必然要受到其所处的时代、社会、民族、阶层等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而作品所具体表现的客观对象,所选择的题材及所从属的体裁、门类,对于风格的形成也具有内在的制约作用。这就是形成风格的客观条件。脱离个人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以及不顾题材、体裁等方面的特点而主观任意地追求某种风格,就必然导致矫揉造作,虚假肤浅。具体来说,风格既表现为个人对题材选择的一贯性和独特性、对主题思想的挖掘、理解的深刻程度与独特性,也表现为对创作手法的运用以及塑造的方式等等的独创性。总而言之,个人风格是作者个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审美观念等与欣赏者之间的交流。这就要求摄影人除了摄影技术的掌握之外,还要在学习、吸取、模仿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有道是:功夫在画外!
国摄:您是出生和生活在北京的南方人,老北京的记忆在您的脑海中是怎样的?您又是怎样通过您手中的相机去展示记录这样一切的?
鬼佬:哈哈哈,没错,我是个打小儿就出生和生活在北京的南方人(虽然这中间我也离开过北京而去南方),老北京给我留下记忆最深的就是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北京胡同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是老北京人生活历史的象征(就像老北京人喝豆汁儿、吃炸圈儿、贴饼子、臭豆腐、卤煮火烧。。。)。早年间北京的胡同在我的记忆之中,好似密密麻麻的血管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要想进城(我家住在海淀区,那时的海淀还是北京的郊区),就要穿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我不清楚,听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的街、巷胡同(即广义上的胡同)超过6000条,直接称为胡同的超过1300条。把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连起来,那就又是一条万里长城了。北京的胡同宽窄不一,宽的敞亮,窄的幽深。早些年,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中间最窄处仅40厘米,是最窄的胡同,身体胖的到此最好绕路而行, 因为不论胖人正行还是侧身,都有可能被卡在那里,动弹不得。胡同多是直来直去,但也有弯曲迂徊的。原来北新桥附近有个九道湾胡同,拐了二十多个弯,走在里面忽左转忽右拐,能从那里面绕出来,您在北京胡同里就不会迷路了,也能称上半个北京人了。。。而今的北京,随着新北京的建设,胡同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比肩接踵的高楼大厦。出于对老北京胡同的留念,我时常手提相机,游走在京城的胡同之间,有目的地拍摄京城的胡同,而不论它是新胡同、老胡同、还是改造后的胡同。一方面是自己喜欢,想留个念想,闲暇之余可以浏览浏览、品味品味;另一方面是自己感到,这也是一个责任,以便留与后人。这几张片子是我在拍摄北京胡同中的一部分。
北京胡同
国摄:能否从自身谈一谈对于摄影的理解?
鬼佬:我自己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摄影的理论,更不是搞摄影理论研究的,是属于那种师傅带徒弟、一辈儿传一辈儿的。但据我所知,英文的摄影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光线”与“绘画、绘图”的组合,意思即是“以光线绘图”。在数码摄影到来之前,摄影与摄影师对于民众而言近乎于神秘、近乎于梦。这也就是我在那个年代就开始了我梦的旅程的原因。这些年来通过摄影,我收获了很多,也失去了不少。摄影现在对于我来说,已不单单是梦,而是一种五味杂陈的体验。不敢说自己是个执着的人,应当说我是个偏执的人,随之年龄的增长,这种偏执已然快达到了无以附加的程度,以至于脑海里第一出现的反映是摄影、生活之中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摄影。摄影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更多更多。。。
国摄:能否介绍一下您的摄影履历?并分享一个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摄影故事?
鬼佬:其实我没有什么摄影的履历。如果非要说的话,那就是:1976年接触摄影,1979年开始和师傅学习摄影,90年代因工作要求不得不停滞一时,2010年后开始接触数码摄影至今。
街边行走的老者 这是今年春节期间,我在白云观附近马路边上众多喜悦的人群中看到并抓拍的一位老者。自述河北人士,现年69岁,来北京很长时间了,一直住在火车站,虽然也很想回老家过年,但因囊中羞涩,已无力返乡。老者看见我给他拍照,冲着我笑了一笑,并抬手和我打了个招呼。于是,我递给老者一只烟并约他一起坐在马路边攀谈了起来。老者患有严重的腰病,老家已无劳力,子女都在京城里打工,并均已成家,各自养活着各自的子女,生活并不宽裕。当他来北京看到子女的生活状况后,不愿拖累儿女而毅然走出了他们的家门,悄悄地独自以拾荒度日。从与他的交流与眼神中,我感受到了他的无奈,更感到了一种爱,那就是他们放弃了一切,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却从没有放弃对子女的爱!
国摄:您的名字“京城鬼佬”很有趣意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鬼佬:哈哈哈哈~当然可以!鬼佬一词,本是广东方言,指的是外国人。而“京城鬼佬”,用在我身上是指一个生活在北京的非北京人。其实,鬼佬原是我的一个绰号,是我的一位老领导给我起的。据我这位老领导讲:其原意是说我的行为与思维偏执诡异。时至如今,就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如何得罪了我这位老领导,以至于落下了这个“尊号”。
国摄:最后一个问题您对国摄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寄语?
鬼佬:愿国摄繁荣发展、兴旺发达,越办越火!!!
北京四合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