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山东商
不难发现,这几年来每逢节假日,热门景点依旧是大众旅游目的地的首选。由此引发的景点拥堵、景区接待人数超载、游客被滞留等“顽症”等各种各样的“坏消息”,也依旧挤爆了微博、微信,乃至媒体版面。反观人们对于景点的各种抱怨甚至怒斥,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利益等现实状况的驱使下,面对最佳载客量和最大载客量的选择,无论景区还是官方主管部门都选择了后者,而对游客更为有利的前者,则成了摆设。
亲历:景区大门没进就打道回府
虽然明知十一出游不一定是个好主意,但王洁两口子还是在十一当天从上海乘飞机前往成都,准备次日跟团前往九寨沟。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这场旅行最后只能以退票来草草结束。“人太多,我们只能在景区外的换乘站等待。”王洁所说的换乘站,正是犀牛海公交换乘站。当日,九寨沟迎来客流高峰,犀牛海公交换乘站也很快就出现了大面积的游客滞留现象。王洁回忆,当时导游还和已经进入景区的另一队旅行团的领队电联,对方告诉她,景区内已经非常拥挤但还在进人,“景区接待能力已经接近饱和,为何还要继续将游客不间断的放入?”
很快,因不满长时间候车,部分游客开始围堵景区接送车辆,下山通道也陷入瘫痪,大批游客被迫步行十几公里下山。10月3日凌晨,游客围住售票处要求退票。事后虽然景区承诺退票,但是王洁的长假旅程也随之画上句号。“时间太短了,临时改线也来不及,再说被这件事一闹,旅游的心情也没有了。”王洁所在的团队在接到旅行社全额退款的承诺后,决定离开九寨沟。
据四川省旅游局次日统计的数据显示,10月2日九寨沟景区共接待游客4.78万人次。而此前九寨沟管理局公告,景区每日游客最佳载客量2.3万人次,最大载客量4.1万人次,之前的长假中载客量甚至超过5万人次。
1 2 3 4 下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