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曝光不用灯测光不用表 漳州山旮旯有个摄影奇人(组图)我的搜狐作者:摄影 来源:www.sheying8.com
开门用自然光曝光印相 自制放大箱放大自然光源
曝光不用灯、测光不用表、冲放不用电,创吉尼斯纪录 漳州山旮旯有个摄影奇人
如果不是因为那部神奇的照相机,他其实就是漳州市华安县马坑乡那个叫灰空的自然村里的一个普通农民。
因为一部老相机,他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北京举办个人摄影展的山村农民摄影师,成了世界上采用自然光拍摄、冲洗照片、晒放照片时间最长的人。
65年来,他徒步走遍300多个村庄,为农民照相30多万张,磨破的草鞋、木屐、解放鞋100多双,行程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行走5圈半,成为了闻名遐迩的乡村摄影奇人。
他就是李天炳。近日,央视四套《远方的家》沿海行栏目摄制组专程到华安,对他的摄影生涯进行聚焦。
台海网3月3日讯 据东南早报报道 记者 林泽贵/文 通讯员 李金城/图<--page-->
钻进被窝装卸胶卷 利用山泉水洗照片给摄影师当挑夫
12岁学会照相
李天炳出生于1935年,是家中独子,8岁父亲去世后,便与母亲相依为命,11岁就开始出外谋生。他平凡的一生中不平凡的故事,从11岁这一年开始,缘于一台英国产老相机。
那是1946年,山里来了一个为村民拍摄“良民照”的英国华人摄影师。当时的老式照相机个子大、斤两重,需要有人帮忙扛,11岁的他被一眼相中。
一个支架、一个黑匣子、一块黑布,只要“咔嚓”一声,人的面容就映在纸上……他被这个叫做“照相机”的东西深深吸引了。他整天跟着摄影师跋山涉水、挨村去拍照,主动帮着挑担、做事,终于感动了摄影师,收他为徒。从此,他白天看照相,晚上帮忙冲洗、切剪相片,很快就学会一整套的自然光拍照、曝光印相、放大相片的技巧和流程。一年后,他就开始给村民照相。<--page-->
李天炳一拍起照片,就来劲。 一家三代都是摄影迷偷卖耕牛买相机
半年就赚回本钱
不久,完成工作的摄影师要回国了,照相机也要带走,这仿佛带走了他的全部梦想。
他拿着油光闪亮的英国座机爱不释手。师傅心疼“徒弟”,让他拿70块大洋来换。那一次,他偷偷把家里耕地的牛卖了70块大洋,又步行到100多公里外的漳州城找着师傅,换回了这台“宝贝”。
因怕母亲责备,他一年多不敢回家,从此扛着相机走乡串寨,为人拍照。山里的人都没见过相机,害怕拍照之后会丢魂,也有一些人认为每拍一张照就会年轻一会儿,于是他起初都不收钱,还索性给一个人拍了100张照片。大家发现拍照没有问题了,才都抢着找他拍。
后来,他开始收钱拍照。半年时间,他就赚回了一头耕牛的钱。<--page-->
获得吉尼斯认可 李天炳与他的老相机和老照片
自然光摄影奇人
写进吉尼斯纪录
在不通电的偏远山村里,他因陋就简,利用原始设备,一直采用自然光拍照、冲洗、晒放照片,“开门就曝光、被窝里是暗室”。
晒相片、曝光时,他一手掀开门缝,一手拿着曝光夹对着门缝曝光,让自然光通过镜头射到底片和相纸上,据称这一感光绝招可精确到0.5秒。晒出的照片,他用自家的山泉水漂洗1个小时,再用竹箩筐晾晒。
1997年12月,他也因此被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世界上采用自然光拍摄、冲洗照片和晒放照片时间最长的人”。60多年来,他一直沿用这种原始的摄影技术为乡亲们服务,被称为“曝光不用灯、测光不用表、冲放不用电”的世界自然光摄影奇人。
2003年9月18日,他跟儿子一起在北京举办摄影作品展,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北京举办个人影展的山村摄影师。<--page-->
扛着老相机,跋山涉水。 千里迢迢扛着老相机到北京,为游客拍照。
一家三代迷摄影
想建农民摄影馆
他希望儿子能够继父业,但却从不让儿子碰那台他视为宝贝的老相机,只是让儿子边看边学。儿子小学毕业后,他狠下心来将猪卖了,给儿子买了一部双镜头相机。如今,孙子也染上了摄影“瘾”,还成为学校里的“小摄影家”。
在60多年的光影流逝里,他拍摄的照片所定格的喜怒哀乐,成为一种历史见证。虽然70多岁了,他依旧健步如飞,扛着那台老相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偶尔还会给乡亲们拍拍照,只是相机太老了,它专用的胶卷和零部件已经很难再买到。
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到英国的相机生产厂家参观,为英国人拍拍照。他的心愿还有很多,比如,希望能建一座农民摄影艺术馆,让大家分享那些照片;打算做一本摄影集,把儿子、孙子的作品都收录进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