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36行社区!
QQ鐧诲綍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356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阳作家李天岑小说《人精》改编的电视剧在央视播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09-3-24 1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改编自南阳作家李天岑的长篇小说《人精》、并在南阳选景拍摄的20集电视连续剧《小鼓大戏》,3月23日起在央视电视剧频道(8套)播出。

  该剧由省委书记徐光春题写剧名,作家二月河为文学顾问。该剧通过对一位奋力拼搏、几经沉浮终于取得事业成功的农民企业家成长史的描写,热情讴歌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沧桑巨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2:09 | 只看该作者
“人精”就是赖四,赖四是不少读者已经熟知的一个人物。2005年9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中短篇小说集《找不回的感觉》,其中有一篇《赖四偷婚》。“人精”就是其中塑造的人物赖四。当时专家和读者看了《赖四偷婚》之后,都觉得不过瘾,认为结尾收得太猛,不应该这样就结束了,后面应该还有内容。我1995年、1996年采访过的“赖四”的原型陈书法,看到《赖四偷婚》出版了他也很感兴趣,专程从西安返回南阳,又同我聊了这几年的情况。他的总公司设在西安,还在青海、甘肃又搞了几个项目,也算投入了西部大开发。他把近
几年生活上、创作上、事业上、感情上的曲曲折折、酸甜苦辣,又同我谈了很多,为我这一次写《人精》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这就是为什么要把这个素材改写为长篇的原因。

  “人精”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我想可以这样划分:智商比较高的、有雄韬伟略的、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能够成为国家栋梁的,这些人可以称为精英;处在稍低一点的层面上的,比较精明的,可以称之为人才。人才应该说有正才、有奇才、有偏才、有怪才,我觉得“人精”这个人物,好像与正才、奇才、偏才、怪才都沾了一点边儿,民间就把这种比较精明又“四不像”的人物称为“人精”。

  “人精”赖四这个人物,的确比较精明,比较幽默,心里很有计谋。生活经历虽然曲曲折折,但从来没有难倒他的事情,他总能够想出办法,摆脱困境,绝处逢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事业上是这样,在感情上也是这样,这就是这个人物的性格。我通过接触了解发现,像赖四这样的人,是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社会上有一批这样的人。他是改革开放大潮催生的一批农民企业家的典型。这些人在改革开放之前,多数是在生活的底层,不被人瞧得起,常常流离漂泊,穷途潦倒没有生路。就是在改革大潮到来的时候,这些人敢于迎着风浪上,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但是这些人也带着浓厚的农民意识,很多人有了钱以后,有一种补偿感。比如说,过去穷得找不到老婆,现在有了钱,很多美女都来追,他就忘乎所以了,不知道王二哥贵姓了,就是带着一种补偿感,吃啊、喝啊、玩啊、乐啊。古人有句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样必然影响他事业的发展。赖四有了钱之后,为灯红酒绿所迷惑,在婚姻家庭爱情上也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情。农民企业家在有了钱之后,如何回报社会,致富思源,过去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创了业也得守住业。所以小说最后,赖四唱的那段《醒世歌》,就是这一篇小说的结晶。他的《醒世歌》也是《劝世歌》,劝大家从他的身上吸取教训,同时也表明他自己已清醒过来了。他在三起两落之后,最后终于事业继续发展,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这也是我创作《人精》所要表达的目的,期望能够引导这些企业家积极向上,这是我的出发点。

  赖四这样的人物确实有代表性,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有妻子买了书给自己的丈夫看,教育丈夫;还有些企业家毫不忌讳地认为赖四写的就是自己,说自己是原型,还引以为荣。赖四给人的感觉是可爱、可笑,虽说不是一个特别正面的人物,但是读者们喜爱他,觉得他幽默、精明、善良、智慧,心地比较好。他有了钱之后,很舍得施舍,比如回报社会搞光彩事业;比如在火车上,当乘务员赶一些混票的小孩和老人下车,他就慷慨解囊给他们付钱买票。赖四的原型还告诉我,改革开放以前很苦的时候,他在乡下说鼓儿词,碰到本村近门的一个姑姑,见到他很亲热,把他叫到屋子里,做了一碗鸡蛋茶。他很感动,一直记在心里。现在他有钱了,每年春节都拿些钱去看望这个姑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但是他在女人面前也确实是心太软,他曾经幽默地说过,如果哪个女人对他好,他就想以身相许。他是大家既很熟悉而文学作品中又不多见的新型农民企业家,虽说他也有把握不住走偏方向的时候,但是大家并不痛恨他。这也可能就是这个人物的魅力吧!

  改革大潮到来的时候,赖四也经历大浪淘沙被淘了几次,沉沉浮浮,几起几落,最终没有把他淘汰掉。虽然按他的话说,只上了四年小学,一年级就上了三次,但是他有一种市场的眼光。刚开始搞火车皮倒卖煤,后来运输不景气,就到城市搞房地产开发。再后来搞房地产的人多了,他又去搞旅游度假的高档别墅开发赚有钱人的钱。直到事业上出了问题,把别人的公司弄过来之后,背了包袱就逃税,进了拘留所。被放出来回到老家,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正,又理清了思路,不向命运屈服,寻找新的发展,顺应国家加快城市化的步伐,搞橡胶坝的开发,在橡胶坝周围搞房地产开发。当城市的房地产趋于饱和,他又要在农村搞房地产的开发,搞农业示范园,搞农产品的开发。他确实是一个新型的农民,而不止是淳朴憨厚,他是个有经济头脑、经营头脑,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的农民。

  从赖四的身上可以折射出社会的背景,赖四是改革开放所造就、提高、教育的人。按照主人公原型的话来说,在改革开放以前他可以说是社会的“渣滓”,偷过集体的玉米、树木,烧过集体的麦秸垛,私刻过公安部门的公章,当时生活很贫穷,一天三顿吃不饱饭,穿着衣服露着蛋。这样一个曾经的社会“渣滓”,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我觉得塑造赖四这样一个人物的价值也就在于此。⑥1

  (此文为李天岑长篇小说《人精》后记,2006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李天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3-24 14:52 | 只看该作者
《小鼓大戏》引来南阳观众热捧

  南阳日报讯 (记者崔伟) 根据我市著名作家李天岑的长篇小说《人精》改编的20集电视连续剧《小鼓大戏》,昨日在央视八套一经播出即吸引了许多南阳观众。记者随机采访看过电视剧的观众,大家纷纷称赞该剧拍得好。

  著名作家周同宾说,这部戏很有生活气息,主人公赖四有着农民的狡黠,有歪才也有正才,从播出的前两集就能看出来,条件具备了他很能干一番事业。著名作家行者说,虽然只播出两集,但赖四家中的贫困,赖四的性格已初步展现出来,给整个故事作了很好的铺垫,吸引人往下看。片头曲《命运》,韩磊唱得非常饱满,很有震撼力。市影视家协会主席李成军说,这个电视剧有着浓郁的南阳地方特色,原生态的风俗人情画卷,充分展示了中原文化。剧中人哼的是南阳鼓儿词,说的是豫西方言土语,吸的是白河桥烟,看着很亲切。评论家万年春说,这部剧以清新朴实的影像语言呈现了上世纪70年代南阳盆地的乡村,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石头村、鼓儿词和那个时代特有的人物关系、社会影像鲜活而有质感,很好看。

  据悉,《小鼓大戏》从今日中午12:47起每天连播4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