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4日,去南召板山坪的一个小村庄,四面环山。在小憩中间,抬头看到一座小山的顶端有一座还未完工的拱型小亭。心中疑惑,在这样的地方还有修建庙宇的可能?还有如此灵气?于是询问身边的乡亲,他们也不知道,说或许是庙吧。一时兴起,想探个究竟,就朝山顶登去。
这座小山并不是很高,也不陡,山坡上明显有人修缮的痕迹,有方形石板铺路,半山腰还有一座简易的房子和人工喂养的牲畜,鸡和羊。离山项还有一二十米的地方,几块大的石头堆在此处,这座小亭就建在这些石块中间一处稍微平坦的地方。整个小亭由九个柱子支撑,也就三米多高,由砖和水泥砌成,柱子之间开成了一门八窗,柱子上端封顶,犹如一个倒扣的地锅,因为还未完工,所以看起来比较粗糙。柱子的内侧,贴了一张建亭小记,看过之后,好奇之心顿时变为肃然起敬,一敬此亭建自一人之手,心情、心意、心境倾注此亭;二敬还有如此淡雅之人,诠释如此闲情、雅志、好学之心。此贴全文如下: 此亭建于2011年11月,全部施工未用工匠,完全由己一人操作。费进不及旬,样式未经图纸,由心而出。总体近似上圆下方,寓作人要方,处事要圆之意。亭基座为九柱九棱,“九”为阳数,寓阳气旺盛,“棱”者寓人生当有锐利之举。顶圆柱棱趋中庸之道,戒人虽有锋芒而不与人争。顶尖一石柱刺空,寓奋发向上之意。设一门八窗,“一门”者,专心于“一”,“八窗”者,眼观八方。 此亭自命为“藏拙亭”。“拙”者,本人之形象,一生老诚,与世无争,除爱读书外,一无所长,更无经济头脑,不计金钱,实为一“拙人”。自建陋亭,乃兴趣所至,想为自己创造一个清净的读书环境,修身养性。由是撰一联自勉: 情纵山水远尘虑 趋隐陋亭近修行 “亭”者,本应华丽精巧,供人休息赏乐,然本人性拙,无巧思,只从实用出发,不求外表华丽,只要自己心意舒畅,不计外人如何议论。 亭为我用,日日有兴,静以独处,观听无邪,终日以书为伴,以弥少年失学之痛,老年能得如此佳境,知足矣! 站在山顶往下看,右山脚下,有一处水塘,面积在二三十平米,水细细地往下流着,没有发现水塘的上游水源,心想这应该是一处泉眼吧。山之厚重,水之灵气,难怪引来如此雅人,恍若陶渊明和他的世外桃源。随即打听此人,不巧的是老者外出不在家,遗憾下山,拍下照片,以此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