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中国旅游新闻网讯 (韦开典、玉勇谋) 在贵州省荔波县瑶麓乡,至今仍然保留着一种古老的而神秘的“凿壁谈婚”习俗。“凿壁谈婚”不分季节、也不定时日,一般家里女孩长大成人,到婚嫁年龄时,母亲便安排女儿睡到由喷香的红杉板围嵌而成的“寮房”中去,也就是青瑶“干栏式”吊脚楼上紧靠正门的厢房。父亲随即在紧挨路边或楼梯旁的板壁上凿一个和土鸡蛋大小的圆孔,瑶语称为“K笛”, 汉语译为“青春孔”、“谈婚洞”。每当月明星稀月上树梢头时,本寨或临近寨子的小伙子便到姑娘的“寮房”前弹起独弦琴进行探婚,如果姑娘睡熟没有反应,多情的小伙子便用随身携带的谈婚棒(小木杆)插入“K笛”中,一边唱起古老缠绵的情歌,一边轻轻地将姑娘扰醒。此时,假若姑娘对小伙子有好感,就将插进“寮房”的谈婚棒轻轻地拉进来,隔着板壁透过“谈婚洞”向男方窃窃私语,传递心声。如果姑娘讨厌小伙子,就会将谈婚棒推出去,小伙子知道这是姑娘拒绝交流的信号,便会知趣地悄然离去,以后也不会再来打扰。 ![]() 荔波瑶族青年男女“凿壁谈婚” 如果姑娘接受了小伙子,便会把小伙的“谈婚棒”收藏起来,并让小伙子根据两个人的属相生肖雕刻图案在这根“谈婚棒”上面,做成一双“筷子”,每天吃饭都要用它,意味着彼此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心心相印,永不分离。并唱起了《碗筷歌》:“金姨嗨!金姨嗨!我俩己交心又交肝!我们要丢“玩表” 给小班(辈) !你快去求你的舅,快去问你的娘,快去请寨老择个好日子!我好上你家木楼去洗筷洗碗!”。然后择良日迎娶终定为夫妻。 ![]() 瑶族姑娘甜滋滋地准备接收“谈婚棒” 后来,这种表达浓浓爱意的“筷子”谈婚棒逐渐在荔波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上流行起来,布依族、水族、苗族等民族也纷纷效仿。在男女青年订婚的时候,必须送对方一双精雕细刻的“筷子”,表示渴望和对方一起生活,同甘共苦过一生。 ![]()
小伙子的“谈婚棒”已经被姑娘接收了 许多游客来到荔波旅游的时候,慕名前往乡村体验瑶族“凿壁谈婚”风俗。荔波县已经计划把谈婚“筷子”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既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具有现实生活的意义,也不断丰富荔波旅游工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