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54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秘维吾尔族习俗 花帽为贵重礼品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4-5-1 07:34 |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4月27日,习近平抵达新疆喀什进行考察。他走访了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了解情况,并和同学们合影。随后,他来到一个维吾尔族村民家中。村民亲手给习近平戴上维吾尔族花帽。看似简单的带帽动作,其实有许多民族习俗在其中。

  维吾尔族的戴帽习俗

  维吾尔族男性出门时,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女性则要戴头巾。男的参加送葬或“乃孜尔”(丧后宴)则一定要戴帽,否则被认为不礼貌或不尊重对方。同时参加喜庆活动也要戴帽子。这种习俗,被维吾尔族看成是一种美德。

  由于地区、职业和年龄的差异,维吾尔族的帽子也变化多样,所以帽子也是辨别维吾尔族人的籍贯、职业和年龄的重要依据。维吾尔族的帽子有三种。即皮帽、单帽和花帽,总称为“巴西克依木”。每种帽子的地区性也很强。例如花帽,南疆群众多喜欢戴以巴旦图案为主的“巴旦多帕”;吐鲁番地区的群众则喜欢戴红花绿叶、颜色鲜艳的花帽;而北疆的群众小帽上则无花。

  有趣的是于田、民丰、策勒、且末一带的中年妇女戴一种只有五六公分高、口径不足10公分的“喀力亚坦力拜克”(于田帽)。实际上这种帽不是戴的,而是头上的一种装饰品,帽顶部用彩色绸缎做面,下沿用羔皮,做工十分讲究。妇女们把帽子别在头巾的右侧,近看似帽,远看宛若一朵鲜花,十分别致。

  维吾尔族姑娘在婚前和婚后戴的帽子也不相同。婚前一般戴以地毯图案构成的“吉连姆多帕”和在金丝绒上绣小花的“杜哈瓦多帕”,而婚后则不戴这种帽子。中年人和知识分子喜欢戴浅绿色底小红花的“齐满塔什干多帕”。家庭比较富有的妇女则戴一种用珍珠串成图案的“玛江多帕”。这种花帽做工细,颜色鲜艳,光彩夺目,是一种精湛的工艺品。

  过去还有一种叫“托尔巴斯岗多帕”,帽子上的图案全用金子镶嵌成,戴在头上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别有一番气魄。除花帽之外,皮帽的种类也很多,阿訇、买增、布维等宗教人土戴的一种“赛勒布西吐玛克”,却别有一种风度。帽子用黑皮绒,帽沿用羊皮和其他动物皮做成。有趣的是伽师、英吉沙的维吾尔人,不仅冬天戴皮帽,到了炎热的夏天,“吐玛克”(皮帽)也不离头。伽师县的皮帽是白板朝外,毛朝里,帽沿有黑皮,而英吉沙的皮帽是毛朝外,帽高达20-30公分,戴在头上显得英俊而威武,表现了他们剽悍的性格。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维吾尔语称"朵帕"。不论天山南北,不论男女老幼,也不分春夏秋冬,维吾尔族人都喜欢戴一顶绣制精美的四棱小花帽。它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服饰,更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工艺品。因地区、职业、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花帽又分成许多不同的样式。例如:在南疆的喀什等地,许多人喜欢戴"巴旦木朵帕",这是一种用巴旦木杏核的形状作花纹绣制的男式花帽,多是黑底白花,戴起来庄重、古朴、素雅、大方。吐鲁番花帽,特点是帽子的四面铺满四组色彩浓烈、灼艳丰盈的花朵纹样,远远望去,犹如一顶花冠。伊犁花帽,造型扁浅圆巧,花纹纤细简练,色彩柔和淡雅,是一种男女皆可以戴的花帽。在和田地区,以女式格子架花纹的花帽最为有名。它上宽下窄,四角突起,图案用彩色丝线满地平绣而成,纹样严密、紧凑,和协、美丽。库车妇女,戴一种以串珠镶片,帽顶鼓出的小花帽,帽上纹样突起,彩珠连串,晶莹夺目,尤为青年妇女所喜爱。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田、民丰、策勒、且末一带,维吾尔族妇女普遍喜戴一种高约5、6厘米,口径不足10厘米,形如茶碗的小花帽,维吾尔族称"塔里亚拜克"。帽顶部用彩色绸缎作面,下沿用羊羔皮,做工精巧、别致。实际上这种帽子不是戴的,而是用针别在盖头披巾上的一种装饰。它近看似帽,远看宛如一朵斜插在头上的鲜花,别致、动人。

  每逢喜庆佳节、歌舞盛会,走亲访友的人们总是要挑选心爱的小花帽来装饰打扮自己。当然,花帽不仅是一种装饰品,它还是一种馈赠亲友的贵重礼品;对初到新疆的旅游者来说,它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工艺品,总要买一顶留作纪念。

  若羌的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淳朴厚道,在礼仪方面,很讲究。见面时一般要行礼;即使平常见面也要握手问候一声“提西勒克模”(吉安)。

  家里来了客人,主人要主动热情问候,并在炕上铺上单子或褥子,请客人上坐(跪坐或盘膝坐),主妇在客人面前铺上“达司提汗”(即饭单),上面放馕、瓜、菜等食品,并上碗筷。尔后,尔后,主人把馕分为四块请客人进食(如果馕未分开就进食,会被认为失礼)。如果来的是亲朋好友,主人要做“朴劳”(抓饭)招待。用餐之前,主人端来脸盆,第二三人面前放一盘抓饭,请客人食用。男主人招待男客,女主人招待女客,男女宾客不同屋,不同席。

  丰收之后,要在宽敞的院落里举行“麦西莱甫”,人人都可参加,乐器有“达甫”(手鼓),“都塔尔”和“弹拔尔”、“热瓦甫”、“达甫尔”(鼓手)是乐队的指挥。在场的人想唱就唱,愿跳就跳,歌声阵阵,舞姿翩翩,气氛十分欢快、热烈。

  生了小孩,在满月时,给孩子起名字称为“阿特吐依”,亲友要携带礼品前来祝贺,主人要用抓饭招待。

  迁入新居后,主人在适当的时候要邀请亲朋好友来家,用上好的茶饭招待,以贺乔迁之喜。

  平时,在相互称呼方面,十分注重和讲究。在小男孩名字后加“江”,在小女孩名字后加“古丽”或“克孜”,均表示爱称。成年后,男人名字后加“阿訇”,女人名字后加“汗”,表示尊称。在平时交往中,也很重视辈分的区别,称呼比自己大的男性,在名字后面加“阿喀”(大哥),称呼年长于自己的女性,则在名字后加“阿恰”(大姐),对长辈男性称“大大”或“布瓦”(大爷),对长辈女性称“阿纳”(大妈)。同事、朋友想见多用尊称“斯孜”(您)、“斯来”(您老),若用“伞”,一般认为是不礼貌的,甚至有挑衅意思,只有直系亲属和挚友间才用“伞”这一称呼。

  屋内墙上不贴人物画,不挂照片,不过现在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墙上,开始贴明星画片和亲人照片了。

  若羌过去严禁在涝坝里洗手、脚和衣物,因为那是人们饮水的水源,所以视“涝坝”为净地。至1985年,全县已有80%地区的居民用上了自来水。

  每年麦收时节,农民在麦收前要举行“卡干托乎拉西”(欢庆丰收之意)活动,一边准备工具,一边歌唱丰收,一人唱众人和。歌词多种多样,有过去流传下来的,也有即兴之作,通俗易懂,如“清晨让你早起的是大公鸡,麦收时帮你收割的是好兄弟——阿吾啾!”歌声悠扬明快,给人以丰收喜悦之感。

  探亲访友或探望病人,一般都要携带礼物,至少也要带些馕。

  亲属中有出远门的人都要送行,说些吉利的话以示祝福,或送些衣物表达心意。

  成年人在路上遇见,均要停步施礼,若遇见长者,无论自己是骑马、骑驴或骑自行车,都要下来让路,施礼问候,待长者走后才可上路。

  生人进门也以礼相待,让坐让茶,不得冷淡。


沙发
发表于 2014-5-1 08:33 |
谢谢分享
板凳
发表于 2014-5-1 17:28 |
浏览欣赏支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20:12 |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5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20:12 |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6
发表于 2014-5-1 21:11 |
看似简单的带帽动作,其实有许多民族习俗在其中。
7
发表于 2014-5-1 23:26 |
欣赏学习支持!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06:29 |
小草 发表于 2014-5-1 21:11
看似简单的带帽动作,其实有许多民族习俗在其中。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9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06:29 |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10
发表于 2014-5-2 17:11 |
欣赏学习,关注支持!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5-3 08:15 |
秋之韵 发表于 2014-5-2 17:11
欣赏学习,关注支持!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12
发表于 2014-5-4 20:10 |
欣赏学习支持老师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06:26 |
笨笨嘉 发表于 2014-5-4 20:10
欣赏学习支持老师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