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眼不离开取景器--暖比冷好 发布时间:2009-04-02 来源:瞬间的背后 作者:[美]乔·麦克纳利 责任编辑:小吞 “对于肤色而言,总的来说暖比冷好。当然,这也根据拍摄任务而定。偏冷或者偏暖都是一种选择,但关键是——要记得选择—— 而不是让器材去选择”
对于肤色而言,总的来说暖比冷好。这是一个个人偏好,但这来源于事实上偏暖的肤色通常比较好看,就好像坐在餐馆的烛光餐桌前的人脸,而不是一块在勾子上挂了几天的肉块一样。 当然,这也根据拍摄任务而定。偏冷或者偏暖都是一种选择,但关键是——要记得选择,而不是让器材去选择。注意!注意!大量术语要来了!
如何拍摄这类照片:闪光灯出厂时是被中性平衡为日光色温的。但闪光能量的输出曲线大约是钟形的。在钟剖面曲线的底部,闪光偏暖,在曲线顶部,闪光的开尔文温度相当高。因为某些因素,比如闪光持续时间和快门速度,最后的曝光包括的将只是这个钟形曲线的一部分,并且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偏冷的那一部分。因此,日光色温的闪光灯输出可能看起来会偏冷。 有无数种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阴天白平衡,其实是日光白平衡的偏暖版本。或者在闪光灯前面放一片CTO。CT什么?CTO就是Color Temperature Orange,即色温橙。这是一种有不同密度的琥珀色凝胶,它可以在色温上把日光推向白炽灯(也就是偏暖)的一端。我们可以选择推一点点,使得肤色自然又悦人,也可以退很多,把人搞得像个南瓜一样。小心喔。 我最喜欢用这些术语了。闪光持续时间和钟形曲线!哇!让我觉得比乔治亚州的柏油路还热。
![]()
内容节选自《瞬间的背后——乔·麦克纳利经典传奇照片解密》第二章:眼不离开取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