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京晨报
![]() ![]() 大运河申遗满月记者实地探访 一个月前,中国大运河历经8年终于申遗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大运河的北端城市和漕运终点,北京共有两处河道和两处遗产点入选。近日,记者跟随文物专家一起,探访了通惠河北京旧城段、通惠河通州段以及万宁桥、东不压桥等河道、古桥,感受“古河古韵”,也看到它们饱经岁月洗礼后的“新颜”。记者发现,很多遗产点已成了京城的热点旅游景观。 运河探访 永通桥盔甲护身 近日,北京晨报记者与运河研究专家周良一起来到距离地铁八通线八里桥站北侧几十米远的永通桥。如今的永通桥虽然有被修缮过的痕迹,但依旧保存着古时的韵味。泛黄的石桥、龟裂的桥栏,岁月在其身上留下最自然的痕迹。周良称,此次申遗成功的通惠河通州段西起点就是永通桥,向东至通州通惠河与北运河交叉口,即卧虎桥段,长约5公里。 北京晨报记者看到,永通桥两侧栏杆被两排铁质网状护栏保护着,将游人和石桥隔离的同时,也像是一副坚硬无比的盔甲将这座古桥死死地束缚住。“虽然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桥梁,但这样一来,却破坏了桥的原貌。游人要想看一看桥,看一看桥下的通惠河,都要扒住铁网、立起脚尖才行。”周良称。 “通惠河也属于大运河的范畴,但更确切地说应该叫支运河。”周良介绍说,在金代以前,通惠河叫高梁河,这条河汇流了西山的泉水,经德胜门入城,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至通州入潞河。在元代,南方的粮食等物资经京杭大运河运至通州,再经通惠河和坝河转运往大都城,可是漕船体积庞大,通惠河和坝河水位比较低,漕船难以行船,只能驶到通州码头后,再将货物转用驳船往京城运送。 -历史揭秘 英法联军炮轰永通桥 周良说,永通桥是京杭大运河北端张家湾和通州到北京城的必经之路。此桥在明代以前是木板桥,一方面因河水湍急,常将这里原建的木桥冲毁,另一方面进京的车络绎不绝,木板桥经常坏,耽误运输。于是,在正统十一年,皇帝下令,将木板桥改建为石桥,桥栏杆为汉白玉材质。修建后为三孔高拱桥,由于桥坡度较大,站在桥此端无法看到彼端。周良表示,中间桥孔孔高8.7米,宽6.8米,两侧桥孔不能通船,只用于排水。“当时站在桥上,可以看到桥与水中倒影形成一个圆圆的月亮,夜晚站在桥上俯瞰,景色甚佳,成为通州八景中的第二景——‘长桥映月’。” 周良说,1860年8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用大炮基本将永通桥汉白玉栏杆摧毁。“当时,中国军队在永通桥上,用血肉之躯和长矛与敌人的洋枪洋炮进行抗击,血水染红了通惠河水。”周良称。 通运桥石狮残缺 北京晨报记者和周良来到位于通州区张家湾镇的通运桥。“这么古朴沧桑的桥面,已经很难见到了。”刚踏上桥,周良忍不住感慨说。北京晨报记者看到,如今的通运桥已没有车辆通行,只偶尔有居住在附近的一两位村民通过。除了脚下用一块块大石拼砌而成的桥面被车轮碾轧出的痕迹外,很难想象古时此地是怎样一幅车水马龙的场景。 记者看到,现在通运桥桥面可以看到动物的粪便。桥梁上原有数十尊古狮子,现在也只剩五六尊比较完整。其中一座石狮子甚至缺失。 据周良介绍,通运桥已列入增加的申遗点,有望在下一批进入世界遗产。这座桥下就是萧太后运粮河,不远处即可汇入古时大运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