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610 iso: 100 快门: 1/60s 光圈: f3.5
岳家寨村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深山之中,距离平顺县石城镇12公里,曾是该县最偏远的村庄之一,村里两个自然庄顺山而建,村民依山而居。仰望,山头与天相连;俯视,一眼望不到山底。村里的老供销员岳晚增从业已有四十六年,他和他所工作的供销商店更是村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商店位于岳家寨村前庄,推开陈旧的木门,迎面是一排漆色斑驳的货架,货架前是一排“L”形砖体黄漆木面柜台,四面是老旧的白灰麦秸墙,采光的是一扇九格玻璃窗,东墙正中张贴了毛泽东、周恩来的画像,宛如穿越时光隧道。还有满当当的玻璃牌匾,细细看去,是他从业几十年来获得的大大小小的奖状,南墙上贴了一张安全防范责任制公告,是1988年石城供销社安全领导组下发的手抄版,算账的是一把算盘,也可以算得上是件“老古董”了。店里货品形色各异,有分配物资时期2分钱一个的扣子,有十几年前色彩分明的大白兔围墙布,有油、盐、酱、醋、图钉、锁具、脸盆、刀片、文具、针线等生活用品,还有土鸡蛋、花椒、柿饼等山货,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在两个100W白炽灯的照射下,像是一个供销商店的时代展览,非常和谐。
岳晚增的故事,应该是一个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平民英雄的故事。1965年,他正是青春时光的双十年华,为了使父老乡亲不再费时费力步行十余里到山下的老申山交村或苤兰岩村添置生产生活必需品和出售农产品,他背起了背篓开始担任村里的临时代购代销员,办起了代购代销店。那时村子还不叫岳家寨,就像绝大多数深藏在大山中的村落一样,拥有一个朴素而又形象的名字——下石壕。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也就不便,仅有的一条羊肠小道就凿在悬崖峭壁上,行走间稍不小心就有粉身碎骨之虞,有人称这条路可以“吓死猴”。而这条“吓死猴”的路,就是岳晚增工作的必经之路,一篓货物、一个既定的目的地——石城镇供销社,他独自默默地在这条路上往返了十余年,直到修通了可以走牲口的下山路。那时,岳晚增最多时一个月在这条路上往返18次,共计背负货物近五百公斤,是那个时代极受领导和群众称赞的“铁肩膀双代员”。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小山村渐渐有了变化,岳晚增静静地往返在山路上,看着那些喜人的改变,心情雀跃飞扬。
1974年,村里用上了安全电,结束了全村蜡烛照明的历史。
1980年,村党支部开始带领群众修出村的路,八年后,这条路成功通向石城镇,乡亲们出村和岳晚增进货无需再翻山越岭。
1987年,村里接通了水网,全村人吃上了安全水。 1990年,电视进入村庄,在电视中人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2007年,固定电话进了村,卖山货只需要一个电话就能联系上买家。
2007年3月,刚上任不久的平顺县县委书记陈鹏飞来到了这个宁静安详的小山村,石板铺就的街道粗犷而洁净,古老的石屋在刚毅中透着沧桑,屋顶上看似随意摆放的石板却遮挡了千年的风雨——仅一眼,他便沉醉在这柳暗花明的“世外桃源”。这一年,县里在村上开了全县几十年来第一个开在山村里的全县干部大会,也为村里定下了利用独特的石头房、石头路、石碾、石磨发展民俗体验旅游的发展思路。
2008年,经各方努力,村里在悬崖绝壁上打通了四十余公里的“太行天路”,上接另一个景区西井山,下接石城镇。
2009年,移动信号覆盖岳家寨,全村人吃上了自来水,原先出山的土路改造成了顺畅的水泥路,群众外出方便多了,出一趟门捎带着就能卖掉山货买回必需品,岳晚增的小店开始“门庭冷落”。
而2005年退休后,岳晚增为了村里群众购物方便,便继续发挥余热,守着这个小店。他告诉记者,现在来买东西的村里人越来越少了,可前来旅游的游客却一天天增多。这个只有34户、96口人的村子建起了32户农家旅社,以前早已废弃不用的磨盘又派上了用场,被蒙起眼的驴拉着转着,一些破旧的石板房和残缺的石板路经过修整,村子就像变了个样,处处透着新,又处处透着旧。
“写生的画家来了,搞创作的摄影家来了,一住就是几天,看不够也画不够。他们说,这是最能体现太行山民居特色的地方,我的小店也越来越热闹,进的东西也越来越稀奇,不过再也不用背篓去背,配货的车随时能给咱送到店门口。”说到这些,曾经的“铁肩膀”笑容越发灿烂,拨动算盘的手越发轻快灵活起来。 (冯波 程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