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784|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晓:现实总是疼痛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1-18 11: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晓:现实总是疼痛的

发布时间:2009-10-23 来源:无忌原创 作者:满异 责任编辑:my

        用塑料相机Holga拍摄纪实,自由摄影师张晓(网名“张二驴”)的代表作《他们》是一种实验。张晓对日常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通过小小的塑料相机不加修饰的、直露的放大出来。用评论家萧沉的话说,“多半是揶揄性的,虽源于平凡的世态,却可折射出当下中国城市人文生活的浅薄与浮躁、荒诞与媚俗,具有异常强烈的嘲讽与批判意味。”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2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10 相当给力!
安逸001 + 1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34 | 只看该作者


张晓与“二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3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我也在跟着他们一起梦游


张晓作品《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36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先说说《陕》,介绍下拍摄背景。

        张晓:很早之前就去过陕西,但也只是看了兵马俑,匆匆而过。后来我西安的朋友张晓明跟我说:“过年的时候陕西会有社火,你肯定会喜欢的。”那时候我并不知道社火是怎么一回事,上网查了一下,又看了一些摄影师拍的社火以及过年期间陕西乡村的一些活动,逐渐对陕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2007年春节放假,先回山东老家与父母团聚几天,大年初三从烟台坐火车去西安,车票紧张,在火车厢的洗脸盆上坐了20个小时。换汽车先去了宝鸡凤翔,之后又去了陕北等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3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关于照片中的“社火”,具体是怎样的事,有哪些内容,人们为什么扮成戏装?这里面吸引你的是什么?

        张晓:社火具体是怎么样的一个事情,要我说我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准确的表达,以至于当时在英国展览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向外国人如何解释社火一词。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38 | 只看该作者

而我只能说一下我个人对社火的的印象或者是感受,当我在凤翔的黄土地上第一次看到社火的时候,那绝对是种震撼。就像一个喜欢《变形金刚》的小孩子忽然看到了擎天柱从他旁边经过一样……完全不知道他们是从何而来。

        就是这种强烈的对比吸引着我不断的按下快门,参加社火表演的人从一个普通村民顷刻间化身成神,那种衣着华丽、满脸油彩、骑着大马从众人面前经过的得意与忘我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39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陕》里的场景非常梦幻,人们像在梦游,非常不真实。你如何恰好捕捉到这样的氛围?

        张晓:他们在梦游,其实我觉得我也在跟着他们一起梦游。这些地方在平日里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而在这一刻这里注定是仙境。

        清晨天不亮的时候,他们已经统一化妆结束,在出发前的那点时间里,我跟他们回家。画着脸谱的女人往灶台里塞了几块木头,锅里煮着全家人的早餐;画着脸谱的男人坐到炕头上抱着哭醒的婴儿哄他入睡。这一切之后,他们换上戏服,拿起宝剑,骑上大马,扬长而去……


        查看影展: 张晓个展《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40 | 只看该作者

要是没有了疼痛人们就更麻木了……我改变不了什么

张晓作品《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41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照片中还看到有人结婚,还有雪中迎风面对镜头的花轿大娘,树林里的两头“小鹿”,仙人脸上贴着报纸等,这些照片也是“社火”期间拍的吗?

        张晓:这些照片都是正月期间拍的,我是第一次感受到陕西乡村的婚礼,主人家的热情是我始料未及的。他们不但欢迎我一个陌生人给他们拍照片,还邀请到他们炕上坐着,不断的发喜糖喜烟。

        花轿大娘是在陕北的绥德的秧歌大会上拍的。树林里的两头“小鹿”和仙人脸上贴报纸是在凤翔一个偏僻的山上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42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似乎有时梦幻感跟荒谬感有交集,比如脸上贴报纸的二位仙人那张……

        张晓:我并不明白那两张报纸的用处,当时只是觉得好奇。其实报纸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们的出现使得整个本来就神秘的环境更加复杂,正如你所说的,梦幻感跟荒谬感有了交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43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而《他们》则剔除了梦幻感,把人在现实中喊醒。看到被你揭露的现实,有种刺痛感。你怎么看?

        张晓:是这样的,快门声伴随着刺眼的闪光灯射过去,他们总是如梦初醒地诧异的看着我,很多眼神是我所不敢面对的。现实总是疼痛的,要是没有了疼痛人们就更麻木了。其实醒来之后还可以继续沉睡,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改变不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45 | 只看该作者

在吵杂的金属音乐声中,我只听得到她的呼吸……

张晓作品《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45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好像你参加了不少活动,而且多是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剪彩/结婚/摇滚现场/酒吧/菜场/八路军演员/选美……都是在重庆吗?

        张晓:嗯,你说的那些都是在重庆。做记者就免不了参加活动,而且活动种类繁多,花样层出不穷。特别是在重庆这座城市,重庆人本来就喜欢热闹,而且又开朗大方,他们总会把活动搞得让你应接不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4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很多场面非常好笑,像“流动法院”那张,还有剪彩仪式上白领头顶上一坨礼花,等等。这样尖锐的纪实,是出于你对当下社会生活的一些看法吗?

        张晓:确实,很多场景在我拍的时候我都笑了,看到底片我又会笑,扫描的时候我还会笑,所以说拍照片是个快乐的事情。

        有些活动虽然会让你心情愉悦,笑过之后,活动的意义何在。流动到工地上的法院这个活动意义不在于能为工人们就地解决多少案子,而在于有所少人看到了这个活动。

        我参加过无数的剪彩仪式,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组织者花重金做不到的:成百上千个花篮组成花的海洋、红色的充气拱门多到连在一起像隧道、礼炮打出的烟雾弹在天空出现七色祥云……而剪彩仪式本身则被抛的远远的,其实这更像是一场闹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48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感觉你在拍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时,流露的情感反差挺大。比如有张“酒吧里的女孩”,显得温和,有诉说欲,不那么批判。为什么如此不同?

        张晓:那是在一间很小的酒吧里,乐队AK-47的专场演出。这个女孩在现场玩的很嗨,很引人注目。但是我并不认识这个女孩。我很多朋友是做乐队的,经常去这些地方,我是个很闷的人,所以总是在默默的观察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