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过年期间,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主动放弃假期,留守当志愿者,忙碌在人头攒动的火车上,只为让更多的人顺利回家过年,他们就是春运大学生志愿者。他们认为,能够让更多的人团圆,这样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全中国不止我一个人想回家,我就想能帮一点是一点,能付出一点是一点,大学嘛,总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2月21日,广东电视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这个有着近乎四千年传统历史且属于国人的节日,对于民众来讲有太多的悲欢离合,注入了太多的感情,赋予了新生活的含义。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看似一句简单的话语,折射出在外漂泊的人儿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殷切的思念。就在人们为缓解乡愁而踏上春运回家之旅时,总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大家”而舍弃了“小家”。特殊的节日,给予特殊的爱。就是这样的一群人,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参与到春运中来,让专属自己的春节,有了中国人新的活法,值得社会民众为“他们”点赞...... 春运大学生志愿者们,让社会重新定义了这帮“90”后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在这个社会充满物质欲的今天,“90”后这一词,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相反则是懒惰、迷失、彷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养尊处优的生长方式,让社会对这“90”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失去了信心。但是就是这样一群“太上皇”式的“90”后,没有让他们的专属青春虚度,转而投向了车程历时长达28小时的广州到西安的列车上,让青春的正能量在大众回家的旅途上尽情得到绽放,在为民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让社会对这群“90”后有了新的审视,有了更高的评价,有了全面的赞誉。让民众不得不对春运志愿们竖起大拇指,点赞!春运中的志愿者或许只是2015年春运中的一个缩影,或许只是代表着“90”后这个群体所展现的社会正能量,而在其他行业所展现的春运中中国人的活法,更让人值得打心底的敬畏。 2月22日的央视新闻频道,就播放了6秒钟的春运爱情故事。丈夫身为一名武警,结婚数载,依然戍守在运输重线铁路隧道执勤,尤其是作为连队唯一的卫生员,在节假日部队岗位更是需要他的时候。其妻子和5岁的儿子,为了能见他执勤的样子,特意搭乘火车上演了相见“六秒”动人时刻。“六秒”钟短暂而又漫长的时刻,短暂的是亲人之间压根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相见,漫长的是时间放佛永远定格在红围巾摇摆的那一瞬间。是的,每年的节假日,不仅仅是春节,总有那么一群背后的人,总是默默的为了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民众的团圆而坚韧的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自己的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 春运中不同岗位的人,演绎着春运中中国人不同的活法,而这种种的活法都在阐述着“春运人”背后的故事。正是类似这种种春运故事的频繁上演,守住了中国人心中的春节,守住了民众的幸福,守住了国人的万家灯火!春运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你们才是最值得社会去点赞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