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笨笨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元:有种,所以无所谓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36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拍《北京杂种》的时候,你说要拍出胡同的味道、街道的味道、甚至厕所的味道,《有种》要让大家闻到什么味儿?

  张元:首先《有种》的电影形态和《北京杂种》截然不同,《北京杂种》还是有非常强的纪录片的味道。这次的“纪录”,实际已经在影展里面用访谈的形式完成了,电影会是一个纯剧情化的影片,完全戏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3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拍摄一共用了多久?

  张元:40天吧,过程非常顺利。当确定了主题之后,每天都有一些事情不断激励着我去做。我的拍摄者们会给我出主意,怎样拍更准确,提供环境、提供故事,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38 | 只看该作者
很多场景就是他们告诉我他们在做什么,然后我们拿着相机就去拍了。例如做整容手术的覃钰柯,大年三十那天还在医院,那么大的医院好像只有他一个要整容的人。那天就是他打来电话叫我们去,他脸上插着管子,裹着纱布,还流着血,在那一瞬间拍下来的照片,毫无疑问是很有感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39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70    iso:    快门: 1/40s    光圈: f4.5

  

《有种:张元摄影新作展》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现场

供图/张元工作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41 | 只看该作者


边缘是立体化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的东西


  色影无忌:当初为什么会定这样一个标准,要求被拍摄者是没有一份固定工作的人?

  张元:因为在那样一个状态里生存的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更特别。我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希望把自己推到比较极端的角度上,这样便于我选择,否则选择面就更大了,没边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42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之前的很多题材都是比较关注边缘人群,这次会不会也是一贯的思路?

  张元:大江健三郎说过一句话,当把这些所谓的边缘的人不断地立体化的时候,可能正是这个时代标志。我觉得他说得不错,所谓的边缘,也可以说是帮助我们立体化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的东西。

  我拍《东宫西宫》的时候,那个时候还不能摆在桌面上说同性恋,我们也是不知不觉地拍了华语电影的第一部直接面对同性恋的影片,毫无疑问它是某种具有标志性的作品。我喜欢这种表达,因为这种表达是对社会禁忌,甚至是道德禁忌的一种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43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您曾经说过,“过去禁忌的话题现在完全可以摆在桌面上讨论了”,不过也有人认为现在的禁忌更多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元:这个社会还是在向宽容的方向走,中国是直接从封建主义到社会主义。今天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制度控制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艺术家应该有责任去挑战禁忌,人的不平等、观念的不平等、生活的不平等,艺术家有责任提醒大家,人类的各种情感、生活方式、每一个人的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44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这是你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80后?

  张元:平常和我一起工作的就有很多80后,但没有这次广泛,一起工作和专门访谈也肯定不是一个感觉。

  海选的当天,我的摄像师牛涵,新西兰过来的小伙子,他也跑到摄影机前头做自己的访谈;帮我们开车的小曾,也是自己跑上台说,他一说我们才知道他有很多故事,平常聊天都聊不到这些;李昕芸也是这样。

  实际上我也是设置了一个舞台:把灯光提前布好,构造出一个舞台的格式,坐在前面的人必须要表演。因为我既不是警察也不是法官,这也不是考试,不是在判定什么东西,不需要考证真实性,只要你讲出来,我觉得不管是真实构建出来的、还是心理独白构建出来的,可能都是80后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44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接触了这些被拍摄者后,和你先前对80后的印象有出入吗?

  张元:出入实际上很大,我以前认为他们会过得非常好,物质上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条件。但其实非常多的人生活很艰难,有的人可能换过十几种工作,包括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点,都是很复杂的。这次艺术活动,让我看到了一些真实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45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会不会一直关注年轻人?以后继续拍90后?

  张元:应该还会有兴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45 | 只看该作者


张元作品《有种》之李昕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46 | 只看该作者

真善美,“真”才是第一条


  色影无忌:可能因为我也是80后,所以主观地说一下自己看展时候的感觉。我前后去了三次,那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可能是来自于一种不适感,觉得作品里面透出的东西太残忍了。印象最深的是李昕芸的那组,那是一种平常不可能看到的状态,反差特别大,会让人想哭。

  张元:哈哈,对,有你们这么大的小朋友,看了之后直接跑到外头哭了一场,坐在雪地里大哭起来。也有人在展览现场听采访,当场就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4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十组作品我都特别喜欢,没有一点偏好。我希望每一组照片人都不一样,都能表现他们特别的东西出来。李昕芸本身是个演员,但是这次拍摄我要求不能有别的化妆师给他们化妆,希望展现他们最自然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48 | 只看该作者
李昕芸那组作品我也认为比较好,拍她那天,她正好过敏,我觉得那种表情、形态以及化妆方式是中国图片当中很少出现的感觉,有一种特别大胆的感觉。其实我觉得最好的状态就是不怎么化妆,现在很多演员拍出来的照片,都是一样的人,他们有什么区别?有些人化妆你都认不出了,再加上修片,我觉得就是假的,那样的照片有什么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4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也是我为什么还有兴趣提起照相机去拍这些图片,其实美有几个方面,以前我们总在“艺术概论”里提醒大家:真,是第一条,然后用“善”这个字表达,最后才是“美”。“真”才是第一条,但是现在很多拍照片的人都把这个忘了,大量地修饰光,修照片,肆无忌惮地化妆,导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的。实际上,任何真实光线下——真实光线不是说不用灯,如何用灯去制造一个真实气氛,这是很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