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界曾经有一条定律,就是越重的相机就越高级,厂商也越有诚意。镁铝机身也就是早期高端相机的门槛,从1系到5Dmark2,都是沉甸甸的手感,对比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机身,手感也是身份的象征。而材料的不断进步,机身重量成为衡量品质的另一种砝码。
![]()
有大神曾说过,在这个技术分享的时代,风光摄影师比拼不是拍摄水平和后期技术,更多的是户外的能力。走得越远,爬得越高,越能出大片。轻便的机身加上小三元的镜头,也许不要额外的相机包,只需放在70L的背囊内,也许只是一个便携冲锋衣或者抓绒衣的空间,就让行走和拍摄互相不排斥。
![]()
雪域高原是每一个摄影人的圣地,然而海拔的攀升会加剧高原反应,重量也会随之放大,毫不夸张的说,1KG的重量可能就会让你放弃登顶,看不到最美的风景。
![]()
中国式摄影盛行,拍摄除了踩点很多时候还得肉搏。去过布达拉宫的朋友都知道,正面拍摄布宫日出只有一个药王山点,容纳百人的观景台往往是人山人海,这个时候,一个轻便的相机也许能让你更轻松地挤入其中,或者举过头顶,拍摄一张日出的“布达拉宫证件照”
![]()
当然,轻便只是6D的优点之一,如果因此忽略其全画幅的定位,那就大错特错了。重之一,得益于新的处理芯片,6D的画质更胜于老大哥无敌兔。作为非直接换代产品,除了价格更加人性化,画质竟然不降反升。除了刚上市的争议和纠结,很快6D的普及就超过了老一代的无敌兔
。
![]()
![]()
作为消费级单反相机,毕竟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会选择,“重”又体现了模式的多样性。P档位和全自动档位更加人性化,也更加智能,让每一个人都能拍出满意的照片。全民单反时代,人人都有权利去记录美好。
![]()
![]()
轻便的最大好处就是随身携带。总是感概这么好的晚霞,手里却少个相机,或者是上下班途中突然看到一个决定性瞬间,亦或是路过商场站台有豪车的美女展。一个小挎包,一台6D,也许是人文爱好者的35定焦,也许是全能的标头50定,或者是风光小利器的17-40,无论风云变幻莫测,只要相机在手,世界我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