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95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阳汉画像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8-23 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阳汉代画像石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中国的文物考古学专家从汉代,并认定其为汉代遗物。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30 金钱 +9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30 + 30 相当给力!
海平线 + 30 赞一个!
酷篮四哥 + 3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1:44 | 只看该作者
出土编辑
1931年夏,雨季,南阳连日暴雨倾盆,白河水位暴涨,冲上堤岸,没想到在南阳城西南18里草店村附近,冲出一座汉墓,墓中的文物被盗抢一空,只剩下搬不动的墓石,后来有学者下到墓中,发现这些搬不动的墓石上刻有许多图案和文字,没想到这一发现,打开了两千年前汉代的生活全景图[1]  。
在其后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不知有多少座汉代画像石墓被盗掘和拆毁。汉代画像石在出土后,或被移作别用,或被散落荒郊野外。明清南阳城墙的基础中,也使用了大量的汉代画像石,因当时无人知其为汉代画像石,便误以为是神仙造化的古景,南阳市方城县的博望桥,建于明代桥身上有近百余块画像石,备用作桥的基石砌在桥下。传说中的“石人大睡觉”,就是指横砌于桥基上的人物画像石。
南阳汉代画像石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中国的文物考古学专家发现,并认定其为汉代遗物,出自汉代古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1:44 | 只看该作者
历史背景编辑
环境

南阳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地处汉水流域,东、北、西三面环山,是一个扇形盆地。这里河流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秦时在此设置南阳郡。西汉时,南阳郡因其所处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而成为农业和手工业极为发达的地区,南阳的冶铁业在汉代尤为著名,当时的冶铁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随着冶铁业的发展,铁制工具的质量及数量不断提高,为农业、手工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商业的繁荣。从而使南阳郡治宛城在西汉时就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五大商业都市之一,并享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的美誉。
丧葬观念

正是南阳一带经济的日益富庶,才使其成为汉代大贵族依附和寄食的地方。西汉时就有不少王侯被分封在南阳,东汉王朝建立后,宛城又成为京城洛阳的陪都。因此,南阳更成为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们的云集之地。汉代普遍盛行“灵魂不灭,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因此,那些盘踞在南阳一带的众多贵族官僚们便将坟墓建得像生前阳宅一样豪华气派。
画像石墓

就连一些不太富足的中下层地主,商人也不惜倾其家产对其父母实行厚葬,企图以此举博得孝名,从而达到跻身仕途,升官发财的功利目的。于是,南阳一带便出现了大量豪华坚固的画像石墓。
汉代画像石墓出土最集中的是在南阳市的卧龙区和唐河、方城、邓州县内。南阳发现的汉画像石墓虽然同属于两汉时代,但也存在时间早晚的差异,最早在西汉昭宣时期,最晚在东汉晚期。在南阳地区先后发掘了四十多座汉画像石墓,后来文物考古工作者经过多次的文物普查,还发现了大量散存的汉代画像石。南阳市汉画像馆已收藏汉代画像石2000余块,成为全国藏品最多的汉代石刻艺术博物馆。
南阳汉画像石的出土量很大,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涵盖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就像汉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因此汉画馆根据画像石所反映的不同主题,按画面内容分厅分类进行展出,依次为: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及祥瑞升仙八大部分,从不同层面反映汉代的社会生活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1:44 | 只看该作者
和谐意蕴编辑
画面境界的和谐特征

汉代南阳画匠、工匠以朴素的观,把对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体认、追求,进行了情感化的描述和呈现:同源、同本、同类的自然万物皆秉承天地之气以生,一切物体都处于或应该处于一种美妙、和谐、自在的状态,从而组成有节奏的生命律动,和谐地存在。南阳汉画像石的画面意境都体现着和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兽与兽的和谐。在南阳汉画像石中,自然界的动物及想象出来的动物很多:龙与虎、虎与熊、牛与象、象与凤等,这些不同类别、不同性格的动物出现在一处。它们虽多表现为争斗与运动场面,但在古人的心中,它们或具有祥瑞之意,或和祭祀有关,或寄托着人们镇守自然疆域、保佑人类安泰的期望,或与避邪求福有关。因而画面之上,均以祥云缭绕,呈现出祥和、温润的情趣,体现了一种相互之间的共生依存、共同协作的关系。如南阳市白滩出土的楼阁立柱的外侧,左边刻有青龙,右边刻有白虎,共同为主人把守着一方平安。
2.人与兽的和谐。南阳画像石许多为兽身人首。人与兽斗、人与牛斗是南阳汉画像石的主要题材,在这些人与兽斗、人与牛斗的画面中,人丝毫没有惊慌失措之态,反而有玩耍动作的安闲与滑稽,人与兽似为亲密的伙伴。如“羽人”的出现常伴随着动物,所以给它插上翅膀,让它似飞禽一样翱翔于天地之间。人与兽自在、流畅、和谐、融洽地共生共处,表现了汉代人们视万物如一体,驾驭自然的气度和心态。
3.人与神的和谐。南阳汉画像石有大量的人神异质同构的神:伏羲、女娲均为人身蛇尾,在神的意蕴和神话思维中二者合为一体。南阳县草店出土的神兽、门吏画像,上刻二神兽,下刻二门吏,神兽与门吏共同拥有一方空间,人与神和谐相处。人对神的祭献神态的描画显得更加自然亲切,神也不再是阴森可怕,而是和蔼可亲。在对神的祭拜礼器上,也由原来使用的鼎一类较为讲究的贵重的青铜器变为民间凡人使用的清新活泼的日常生活用品。这说明,汉代人从先秦时期对神的敬畏、对高缈的道德理想的精神追求,转变为神人合一的自然观,转变为对个人养生健康的追求,转变为在神界致福的喜悦和欢乐。
4.人与人和谐。唐河针织厂汉画石墓,厅堂内外7个人物分成4组。堂内两组:一组主人端坐,侍从相伴,另一组伎优在弹奏。厅堂外两组:左方一组是拜谒图,右方一组乐伎在弹奏。可以看出,所绘人物心态平和,秩序井然,人与人在共拥的环境之中,安然、优雅、和悦地生存。
5.人与周围环境和谐。汉人极重视人与周围环境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共生。唐河石灰窑村汉画石墓的墓门画像,上部为建筑图像,四阿式顶楼阁,双柱,柱上有双层望亭,柱子两侧各置柏树一株,楼阁与望楼屋顶坡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凤鸟姿态各异,柏树与望楼上的凤鸟向中心方向聚拢,中间楼阁上的凤鸟展翅欲飞。画面上,建筑、动物、植物、人物组成十分和谐的关系。整个画面敞宇高堂,墓室主人借助于巍峨的建筑、青松、伎舞、羽人、凤鸟的陪衬,表现出雍容优雅的风度,体现了祥瑞自然的气氛。
创作手法和理念的和谐运用

由于汉画像石即创即没的特点,它属于一种双关意义上的坟墓艺术。“既为安葬死者而施行装饰并置以封闭门扉之后将不再开放的幽冥世界。坟墓艺术并不以给生人观看为目的,经历着与后者一同幽禁于冥世之命运”。②在这个缔造仪式的特殊圣地,要实现生者和死者精神沟通、情感联系,要体现人性的价值和尊严,要寄托主人或者家属特殊的心理和画匠、工匠的艺术水准。创作者不遗余力,倾其所能,在艺术上追求尽善尽美之境界。
1.雕刻手法的自如运用。汉画像石以石作为画面的基质,工匠利用石质本身的纹理,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运用各种刻制手法: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地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等手法,创作出和谐的艺术画面。无论阴与阳、明与暗、粗与细,还是大与小、强与弱、刚与柔,都显得整齐而不呆板,既重视形体本身——图的作用,又关注形体之外——石“底”的重要性,具象与抽象、人工与自然,完美地统一了起来。如唐河县针织厂出土的“荆轲刺秦王”:画面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着荆轲、秦王、秦武阳。整个石面质地粗放,且有道道裂痕,创作者依据石块的天然状态,把每个人的外部轮廓与身体内部细节表现得惟妙惟肖,或长或短,或深或浅,与石面肌理浑然一体。
2.空间环境的和谐布局。在南阳汉画像石中,一幅画面之中,天上的灵、远古的神、传说的龙、现实的人,以神话意境作为交融的空间。尺幅之间,静谧的幽冥、神秘的天国与喧闹的人间现世,相互融入、比衬,和谐共处,它表现出创作者对宏观和微观、神界和人界的把握程度。南阳县的雷公画像石,车外云气飘动,车前飞扬拉车的三只翼虎姿态各异,与赶车的侍从节奏和谐,富于浪漫情趣。唐河针织厂出土的河伯出行画像石,河伯端坐车中,两仙人前行,四鱼套前,两鱼护后,两侍骑鱼相随,洋溢着神话般的仙境。画面主题鲜明,布局舒朗、匀称,一石一主题,把同一内容的图像集中于一个画面,注重整体效果,取得生动的艺术效果。  3.动感线条的流畅描画。南阳汉画像石摆脱了三代器物饰造图案的传统束缚,形成超过器物之外的形式:流畅的线条,强烈的动感,表现出如行云流水,轻歌曼舞,浪漫洒脱的和谐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凶猛的虎、豹、狮、熊,温顺的牛、马、猪、羊,祥瑞的凤、龟、象、鹿,神秘的麒麟、天禄、辟邪、飞廉,都加入到流动的虚灵空间,阳乌、蟾蜍、星座、云气,都在朝一个方向运行,依天体运行的轨迹方式表现,以飞动的形象与云气交融结合。南阳王庄出土的舞乐百戏画像,左方3人,一人挥长袖起舞、一人作滑稽舞、一人作柔道之技。袖舞者体态苗条,戏舞者形体憨朴,柔技者体型柔和,三者形成刚与柔、直与曲的节奏律动。3个人细节被概括,腰被束细,身体被拉长,舞姿极具流线的动态之美。其他像伏羲、女娲形象,他们的身体呈S形,形成了S形的运动曲线,给人以强烈的力量感、运动感、生命感、舒畅感与和谐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1:45 | 只看该作者
相关资料编辑
画像石

“河南的南阳是一个产画像石在中国一块很重要的地方,中国的画像石大概主要的集中地是在山东、徐州、南阳和陕西这一带,它刚好反映了中国的几个地方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最有代表性地区的文化特征,南阳的画像石它体现的中原文化的特征,它把这种大气,博大的特征寄存下来,而同时它又有它细腻表现的地方,它在绘画上面利用了雕刻的石面以后其他的了绘画线条,勾出它的轮廓,勾出它的结构,把这个形象给予了比较充分的表现。那么它不是采用很细腻的这样的石字,不是采用很多的线条、造型去表现这个形象的,是以简洁,言简意赅的这样的一种语言方式来突出它的形象,来表现它需要表现的题材。所以这一点也是南阳的画像石它独特的一个地方,这一种风格,我想更多的是体现了中原文化在这里面表现出来的沉雄博大的另外一个方面。”
南阳在西周时期属申国,(今南阳市区北)吕国(今南阳市区西)春秋战国时期先为楚所灭,后又为曾韩,秦之地,但附属于楚的时间最长。地域相近,文化传统相通,南阳汉画像石自然地体现了楚文化所代表的中国纯粹艺术精神。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的同台演出,羽人插上双翅,嫦娥摆动蛇躯,云气在翻舞飞腾,星体在回旋流动。画面通过线性韵律表现了极其深刻生动的意境,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
汉代的美术

“汉代的美术在相当的艺术造型因素上都吸收了楚文化的特征,比如说一个方面楚文化的灵动、飞扬的这种特征,是汉文化直接继承的一个审美品格,所以我们在今天汉画像石里面能看到灵动的造型,飞扬的这种气势,我们看到它的天象图里面的云雾缭绕,神兽与人在云彩当中飞扬的这种气势,我们就能看出它和楚文化之间或多或少,隐隐约约都是和它有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一些画像石里面,尤其是那种表现神仙、表现天象、表现想象力这样一类的画面里面非常突出。”
运动创造了艺术,南阳汉画像石中无论人物、动物、自然现象常以运动的形态出现。为了表现运动的力度画像常改变主体,静止的空间外貌,把它们的孤立形象加入到流动的虚拟空间,这种运动有极高的速度,以飞动的图像与云气交融结合,似为生命与信念神游天人之间。如雷公击行画像的三只翼虎,形体被高度概括,似三道闪电出现在空中。狩猎画像中,犬似利箭,马似海啸,它们飞速追逐拼命逃窜的鹿,形如飞的运动速度使南阳汉画像石的动物形象,显得栩栩如生。
汉画像石对龙的表现,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所出现的龙均舒展劲拔,刚强生动,表达出各种昂扬的性格,蛟龙腾空跃起,应龙驾云飞雾,黄龙蠕蠕独行,苍龙交尾嘶鸣。龙的形象最能显示出南阳汉画像石的雄伟意境。
艺术的发展

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乐舞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地处中原的河南乐舞,成为汉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舞跃百戏也是南阳汉画像石的主要内容之一,鼓舞在南阳的出土的画像石中有多种姿态,一般为二人执桴击鼓起舞,画面舒展、奔放。
在这些画像石中既有倡优伎人专业化的演出,也有宾客主人的自娱性表演、打击乐、吹奏乐,弹拨乐等五音齐鸣,建鼓舞,长袖舞各展风姿,杂技也在画像石中有所展现,画像形神俱佳,场面绚丽。既展现出两汉时代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又反映了汉代南阳的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
此墓是东汉时期的一座典型的夫妻合葬墓,首先我们看到两组并列的墓室。这座汉墓是在南阳方城县出土的。墓门雕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左边的刀法雅拙粗放,左边则显灵巧细腻。阳刚与阴柔相得益彰。再看墓门上所刻的画像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左下方门楣上则是寓意子孙繁昌的二龙穿壁图,右上部门楣刻庵牛图,这是一幅极为珍贵的画像。
在南阳的汉画馆,天文与神话厅内展示着很多块人首蛇尾图像的画像石,据说这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伏羲女蜗,她们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神。这幅伏羲女蜗交尾画像石,又表明我们的始祖神是龙的化身,因此我们中华儿女就成了龙的传人。
社会条件

“汉代人确实在这个上面它是表现了,把一个形象的图形赋予想象力这样的表现,把人类的繁衍的这样的一个生命过程,用一个象征性的符号给它表现出来,而更确切地说,它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在汉代,进入汉代以后,哲学思想对生命的一个思考,中国在汉代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阴阳这样的一种哲学观念,无形说和阴阳说在这个时期已经成为人们对生命共识天地万象生存的这样一个过程它的认识,所以在汉画像石里面不仅仅是在南阳,在其他的汉画像石里面也大量的表现出这样一些图画,这个图画的含义就是在图式中国对于人生命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一切的有机体,一切生命的繁衍过程的想象,和他们原始朴素的一个解释。”
南阳汉代发达的经济,使南阳出现了不少富商大贾和拥有万金的土地主,他们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踏入仕途,建功立业,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使汉代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很多画像石都有所表现。
此石所刻画像为汉代十分流行的一种宴席间饮酒游戏——投壶。席中放置一壶,左右宾主二人席地而坐,怀中各抱教父向壶中投入。此画像石生动的再现了汉代的饮酒文化,也反映了汉代社会贵族奢侈的生活状态,画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彪形大汉,两眼呆滞,吃力耸肩,一副酒力不支而狼狈下场的形象。
汉自然西汉中期角抵之风盛行,人与兽斗,人与牛斗是南阳汉画像石的另一题材,在兽斗与牛斗中,人丝毫没有惊惶失措之态,反而有玩耍动作的安闲与滑稽。人与兽似为亲密的伙伴。角抵可分为人与兽斗,兽与兽斗,人与人相搏等三种形式。这些画像的形态夸张生动,富于感染力,动物野性充沛,任务勇猛矫健。在力量与意志的冲突和抗衡中,充分展示了崇力尚武,富于挑战的时代精神。
一辆辆轺(yao)车,骖(can)驾非马,高撑华盖,前有导骑,后有护从,耀武扬威,煊赫过市,据史书记载,西汉政权刚刚建立,连皇帝也未能乘坐纯一色的四匹马拉车,将相或乘牛车。到汉武帝时,汉朝有了迅速发展,一般的地主,官吏也可乘坐马车出行。南阳汉画像石中大量的车骑出行画像正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
汉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南阳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天文图像,巨大的阳鸟,肩负日轮而行,日轮内刻一象征月亮的蟾蜍。丰富的想像力,结合神话传说这是汉代人对“天”的哲学理解的艺术作品。
牛郎与织女就源于天文神话故事,我们所看到的这块画像石的右上角就有牛郎的形象,一个小牧童回首持鞭牵引着一头牛,在牛郎上方刻有三星相连的“牵牛星座”。左下角刻有用连线形成房子状的四颗星,就是“织女星座”。这一画像将牛郎织女神话形象与天文星象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充分显示出了汉代工匠那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艺。这些图像,有些是汉代天象观测的真实记录,具有很高的天文学价值。
画像石的意义

“南阳的汉画像石里面,天象图是它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且它的天象图表现的比其他地区的画像石更具特点,它把星座和天象里边的一些人物,富有想象力的表现在天象这样一个世界里面,而汉代在表现这个天象图的时候,表达人们一种死后的观念,当死者死了以后,给他造一个墓,让他在一个能够自由翱翔的一个空间里运行,它的灵魂在一个很广大的空间他能够在里面自由的游往,所以当时在汉代和三国这个时期,就有不少的诗人在写游仙的这样的诗,他是给人展示的一个是天国的世界,天国世界的美好、自由和天国世界里面的丰富多彩,这样一个画面给展现出来,所以这里面有很多的天国的神灵,异兽、祥瑞、流云等等这些都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美好世界,让死后的灵魂,死后的人在天国有一个安详生存的空间,这样表现出来,就是给我们生的人感到安慰,死的人能有一个很好的生存空间,他有一个美好的家园,在这里面给我们展示出来。比如说这样一个汉画像石,它的天象图上,表现了这样一个龙的星座,28宿里边表现出来的这个龙,它是一个星座的概念,在这里边它很好的解释了汉代人的天象观念,天象作品的这个青龙座,在这个观念里边把几个星座连接起来,我们看这个画像上面,除了龙的造型以外,它把龙的星座的排列都按照龙的这样一个九曲的这样一个规律给他排列起来,而我们一看,这不仅仅是一个想象当中的一个造型,而是一个表现的是汉代人对于天象的理解,一个观察把他形象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像一个科普读物一样,我们一看,这是一个科普知识,把汉代人的宇宙空间观念在一方石头上表现的这么具体,这么让人能够很好的去把握它,这是汉代人艺术的高超。”
南阳汉画像石具有囊括宇宙,融合天人的宏大气魄,对汉代繁荣发展所创造的世界,始终充满坚定的信心与力量,它依据优越的政治,自然环境,把神话、历史、现实进行归纳,以浩大的气势与力量去表现人类征服外部世界的雄伟意识,这一艺术宝库的价值在未来将更加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9-22 20:06 | 只看该作者
{: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9-22 20:06 | 只看该作者
佳作一起欣赏,好友常来常往,加分投票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