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7月20日,入伏后的第二天,一群小孩在白沙井旁嬉戏。作为长沙的象征之一,白沙井渊源长远,千百年里,它连同其他数量庞大的水井,参与了这座城市的初生、发育、长成,见证了它的沧海桑田。 它们自身的命运也几遭起伏,而白沙井是其中的幸存者。迄今,长沙留存古井约10座。一同失去的,是由水井有机分布而形成的城市格局和风貌,以及市井生活。图 陈敏捷)
(有“长沙第一泉”之称的白沙井,从来不负盛名。明清时,前来取水者络绎不绝,连西城区、北城区一带的居民也挑桶而来,“竟日幕而不一息”。直到今天亦如是。图 陈敏捷)
(长沙通泰街古井,井口平时用盆盖住,早已没有使用,现作为文物保存。 图 朱辉峰)
红网滚动新闻记者 邹伯科 陈敏捷 长沙报道
对很多人而言,不管天气是不是酷热、时节是否入伏,喝水都是个大问题。有人追捧高价矿泉水,有人偏爱井水。城市里的井水比矿泉水更为稀缺,而在乡村,井水又极为低廉。
究根结底,水井是我们获取水的一种工具。
相比它的故事,更乐意知道它的现今和未来。在背井离乡的念想里,故乡已没有了水井。在城市,自来水出现后,因井而孕育的“市”已不再。
与去年的干旱相比,水井之下的世界少有人关注。在一些地方,从自流井、压水井到数十米的深水井,水井在不断深入,而地下水却在不断下降。
作为一种资源,水被贩卖、开发,甚至被各种高科技包装。上亿年前的地下泉水和远古雪山就被开采,这当然能说明我们获取水的手段更高明、喝水的品质更讲究,但也表明我们有多么的干渴,关键的是,远水真的能解近渴吗?
从喝水的这个基本功能出发,像白沙井一样,我们会保护城市中一些古井,但这更多地夹杂着怀旧等情绪,而不是要回到掘井取水的年代。因为我们有足够的能力,用上好的水。
关于井的传说,如《荆州记》云:“县北界有重山,山有一穴,云是神农所生。又有周
回一顷二十亩,地外有两重堑,中有九井。相传神农既育,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井动。”另外,《淮南子本经训》:“伯益作井,而龙登元云,神栖昆仑。”所以,“井”的传说是与神、龙联系在一起的。井是人类早期的一大文化创造,井的出现,结束了人类必须沿河而居的历史,为人类生活拓展了无限空间。民间传言,井井通龙宫,所以每口井的井神也必然是主水的龙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