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浪屿司法所举办首期“琴岛法治沙龙”活动。 ![]()
干部任前法律考试。 ![]()
校园法治文化节。 鼓浪屿素有“海上明珠”之称,辖区面积1.91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余人,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海外的游客数量近千万人次。为打造“居民愿意住,游客喜欢来”的宜居岛屿,早在2007年,鼓浪屿街道就提出了在“法律六进”基础上,推动民主法治社区建设,最终实现“平安岛”“法治岛”的普法目标。2009年,龙头社区率先获评厦门市民主法治社区;2010年,辖内全部社区均通过区一级民主法治社区考核,鼓浪屿街道更因此获评全市法治镇(街)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鼓浪屿街道在人员构成上有特殊性,表现为“三大”,即外来人口占比较大,外地户籍居住在鼓浪屿的流动人口达到4055人,占岛上总人口近1/4,多为外来务工人员;老龄人口占比偏大,60岁以上老人数量占岛上总人口的1/4;短期流动人口数目巨大,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五一”小长假首日,鼓浪屿上岛人数就达到6.2万人次,是岛上常住人口的3.6倍。特殊的人群构成决定了岛上的普治工作要有自己的特色。 普法体验最接地气 普法要亲民。街道各社区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搜集和整理群众反应最多、最强烈且矛盾较为集中的法律问题,定时汇总分析后,确定下一阶段普法重点。房屋租赁纠纷多发,就邀请律师讲解《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邻里纠纷激增,就组织大家学习物权法。 普法要便民。街道充分利用辖区现有LED屏资源,滚动播放各类法治宣传标语、综治平安知识等内容。居民在街头巷尾,抬头就能看到法、学到法,一改往日定时定点学法的不便。同时,结合旅游文化品牌打造,特别针对游客普法,首创了旅游景区调解网络手绘地图、旅游景区调委会纪念章等文创产品。游客们手持地图,游览之余若出现纠纷,即可按图索骥找到当地调委会、派出所,既便于旅游纠纷的排查调处,更将和谐景区的美名带往了全国各地。自2012年创立以来,鼓浪屿旅游景区调委会共排查调处民间纠纷46起,涉及人数127人,涉及金额321.86万元。其中,以警民联调方式化解民间纠纷16件,重大、疑难、群体性纠纷7件,涉及人数71人,涉及金额135.53万元,较好地维护了景区和谐稳定。 普法要快乐。今年12月初的一天,鼓浪屿街道辖区人民小学礼堂里欢声阵阵。这是鼓浪屿司法所联合人民小学共同举办的“青少年宪法知识竞赛”。面对司法所工作人员提出的例如“小明13岁,他做主自行签订的租房合同有效吗?”等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问题,台下同学争先恐后,踊跃作答。这场竞赛,从主持人到记分员再到评委都是人民小学的在校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法的积极性,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宪法学习氛围。“快乐普法”不仅出现在校园里,还出现在广场活动的法律知识有奖竞猜中,出现在街心公园群众自编自导的法治文艺演出中。仅今年一年,鼓浪屿街道就举办大型普法活动36场、法治文艺演出1场、法治讲座6场。 营造全民全岛学法氛围 2013年,为配合对鼓浪屿旅游乱象的治理,鼓浪屿街道趁势推出酝酿已久的全新普法平台“琴岛法治沙龙”。一年4期的沙龙活动采用“以茶会友”形式,邀请岛上各单位、企业、居民代表畅所欲言,寻求思想碰撞的火花。活动以“依法论今朝”为目标,紧紧围绕鼓浪屿整治提升,推出“迈向法治的岛屿”“诚信——商家的永恒主题”等一系列讨论,以讨论带动思考乃至行动,将法治岛屿创建理念带进机关、商家及居民心中。 今年,亲民普法品牌“庭院法治故事会”在鼓浪屿龙头社区正式上线。“在自家的庭院,听身边的法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是授课老师,每个人都可以是听众,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法治故事,变成了身边的榜样和范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居民心里有了数,维起权来也有底气。这种全新的普法形式一经推出,就受到居民群众热烈欢迎,收到良好的普法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