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照堂:还没那么早,井喷大概是六、七年代才开始,六十年代还好,当然基本上还是等于是有一个规范。但是我在大学里边因为我可以看到多一点的东西。那个时候在台湾六十年代流行的是刚从西方进来一些比较现代主义的东西,也有很多的超现实的东西,还有存在主义的东西,都是那个时候进来的。文艺青年都会看那些东西,那个年代有一些同行、同好都在办杂志,有一些活动,我都会参加,无形中就会受到那个氛围的影响。
政治是后来他们从政治方面解读了,我并没有特意的
色影无忌:那个时候的文学似乎是基于一种疗伤。 张照堂:你说的可能是乡愁文学吧,乡愁文学要晚一点,那个时候乡愁还不是很明显,各种文学氛围都是比较西方主义的,有点儿现代主义,当然乡愁的东西开始有点儿出来了,现代主义的东西还是比较多。
包括大陆这边熟悉的余光中和林海音等人,其实他们在那个年代还没有被谈起来,更早还有更多还有其他的作家,比如陈映真这批人。
1.jpg (118.1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26 11:36 上传
1.jpg (118.1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26 11:36 上传
张照堂作品
1.jpg (63.7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26 11:39 上传
1.jpg (63.74 KB, 下载次数: 1)
2015-12-26 11:39 上传
郎静山作品
色影无忌:有评论说你在前期更多地受制一些政治方面的压力。 张照堂:我刚刚在吃饭的时候还跟诗人王寅有讲过,他们是从比较属于政治的范畴去解读了。我那个时候因为在大学时代,并没有接触那些政治的东西,学院大部分人都是属于谈比较大一点的人生、生命这些基本的东西,所以我其实比较受那些影响大一点,而并没有受到政治的直接影响。因为政治环境比较保守,自然就会觉得那些保守的是形成一个压力,你不想做那些保守就会想突破它,因为有一种压力,你就想反抗它,出来的东西会比较带有一点反叛的味道,在这种情况下,政治是后来他们从政治方面解读了,我并没有特意的。
色影无忌:看你的作品没有特别明确的指向。 张照堂:没有,他们是从心理状态去讲这个年轻人会这样拍,可能政治高压让他觉得不自由,所以要追求心灵的自由,所以拍那些东西,他们会这样去解读。
我的目的性就是追求自己个体精神上的一种开放、自由
色影无忌:有很多评论把你作为台湾现代摄影转型的一个代表。 张照堂:在那个年代的确是,他们会这样讲。因为那个年代没有人做这些事情,在摄影上没有,可是在文学上有了,现在是蛮有这种看起来比较现代的感觉,现代摄影很抽象。但是现在摄影很发达,现代文学也很发达。
1.jpg (221.1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26 11:41 上传
1.jpg (221.18 KB, 下载次数: 1)
2015-12-26 11:4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