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影无忌:可能就是为市场,或者是为买家等等。
齐鸿:也许觉得这个好卖就搞这个,今天艳俗流行我就艳俗,明天政治波普流行我就搞政治波普,完全不是出于艺术家内心的情感。
色影无忌:这样的话就已经不是艺术家,属于投机家了。
齐鸿:太投机就非常不好了。轻飘飘的感觉不厚重,做艺术首先要做人,那个心要静下来不要去想市场,市场跟艺术家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色影无忌:您的作品中很多非常私人的东西,您会不会觉得没有蜀地生活经验的人解读起来会有一些障碍?你怎么看到艺术作品的“普世价值”呢?
齐鸿:其实是没有障碍的,可能对某些人来讲有,但是对眼睛很干净的人是没有障碍的。
色影无忌:可以理解为,艺术家抓住了其中人性的东西,无论图片表现的是哪里,观者还是看到背后的人性。
齐鸿:所有人的观察是有共同点的,就跟我们看国外一些大师的作品,你说他在哪拍的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他的画面、内涵把你打动了,这就很好。
1.jpg (77.8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30 16:39 上传
齐鸿《中国三峡1994》 一条狗
它就是一首诗歌一样,有时候其中的关系需要自己去阅读,去寻找
色影无忌:前段时间的草场地摄影季上有个专家见面会,当时很多西方的专家针对中国艺术家作品的问题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呈现”这块。据说很多中国艺术家对作品最后的呈现太不讲究了,我感觉呈现的好坏是判断一个艺术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
齐鸿:是人格与品质,这个是艺术家的品质很重要。
色影无忌:一个是作品的品质,包括作品的编辑,图片与图片之间的关系都决定了最后呈现的好坏。您的这组《三峡》是怎么考虑它们呈现的?
齐鸿:它就是一首诗歌一样,有时候其中的关系需要自己去阅读,去寻找。这组作品本身就是银盐的呈现再经过了手工着色,装裱也是用了很讲究的水曲柳木,整体都是通过比较好的材质来完成的。
现在很多人拍黑白,但是他自己不会冲洗和放大。我觉得如果是一个有职业道德的艺术家,这些事情都不应该越过。如果不会做暗房,对自己作品的呈现怎么把握呢?这是一个摄影教育的问题。我经常要放很多照片,那真是没日没夜的待在暗房里头。暗房里是另外的一个空间,跟你当初拍摄时的感觉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人在暗房中觉得很融洽,其实我反而觉得很不融洽,暗房是一个超现实的空间,尤其是重放若干年前的底片,感觉完全不同了,或者说你放另外一个摄影家的底片时,一定会想象那个摄影家当时在做什么,曝光的意图是怎么样的。
1.jpg (147.77 KB, 下载次数: 1)
2015-12-30 16:42 上传
齐鸿《中国三峡1994》 滴翠峡
因为是假象才着迷,太真了就没有人着迷了
色影无忌:那年广州摄影双年展上的庄学本作品都是由摄影家付羽亲手来放的嘛,我们专门为这个采访过他一次,问他在放制庄学本底片的过程中感受到什么东西?他就觉得庄学本真的无愧大师的称号,他对底片观察的越多就越能觉得回到当时的那个情境中去。
齐鸿:有点儿走火入魔的感觉。
色影无忌:对。
齐鸿:回头你们网站可以组织这样一次活动,就是让摄影家互换底片来放,看看大家对底片、对影调的理解有多么的不同。
色影无忌:这会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听说您在放大过程中从来不剪裁照片?
齐鸿:我会把边框都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