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82.91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1-9 11:57 上传
1.jpg (82.91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1-9 11:57 上传
陈复礼作品
蔡萌:如何看待中国的“画意摄影”传统?在这个传统中,您参照或继承了哪些东西?
陈复礼:中国画,是世界上最具“写意”、“写心”特质的绘画艺术之一,如果说我有所参照、有所继承,我想就是在于我在拍摄自然存在的风光时,很注意意韵的表现和自我感受的表达。
30144113Z11.jpg (149.21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1-9 11:59 上传
30144113Z11.jpg (149.21 KB, 下载次数: 4)
2016-1-9 11:59 上传
蔡萌:您的画意摄影与3、40年代的“画意摄影”相比有哪些不同,或者说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
陈复礼:传统中国画有一种超然世外的“文人气”。三、四十年代的摄影,可以说还是比较贵族化的玩艺儿,而单纯追求画意的摄影,多少也受点所谓文人气的影响;有一些人则只是用摄影术来简单地模仿画的形式,并没有追求“意”。
1.jpg (119.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1-9 12:01 上传
1.jpg (119.3 KB, 下载次数: 1)
2016-1-9 12:01 上传
蔡萌:您一直在说自己是个生意人,您是如何处理经商与摄影之间的关系?
陈复礼:职业摄影师以摄影维生,而我们的业余摄影爱好是“烧银纸”的玩艺。做生意是为了生活,摄影艺术则是我的理想,我有一枚印章:“徘徊于雅俗之间”,说的不但是我的摄影,也道出了我在生计与理想之间来来去去的状态。有的时期,生意忙,甚至生活飘摇不定,我的摄影活动会大为减少;当安闲下来,又会频繁地“行走江湖”,以摄影为乐。
好在内子真是个“贤内助”,她常担起俗务,把我解放出来,去行走江湖。
有时在颠沛流离中,甚至落魄之时,摄影反而成了我感情发泄的孔道,给了我精神上的慰藉。例如《流浪者》,是我初移居香港心境不安时的作品;《此身甘与众人违》表现了身处逆境时的心态;在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时,不少人对前途彷徨不安,移民潮涌起,我以《未敢别故枝》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蔡萌:在摄影中您是如何看待和表现“自我”的?
陈复礼:虽然摄影术与生俱来的特性就是客观性很强的,但是若成其为艺术,或多或少都要加入主观因素。我的后半生的摄影作品,较多表现“自我” 的成份。一幅小品《扫》,拍摄的是山野间的芒草,自题小诗两句:“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表现自己的处世态度。
1.jpg (86.55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1-9 12:03 上传
1.jpg (86.55 KB, 下载次数: 4)
2016-1-9 12:03 上传
关于“影画合璧”
蔡萌:当年的“影画合璧”更像是一种对于您的摄影作品的二度创作。而这个创作过程更像是一种摄影行为,这种方式在今天看来,非常有趣。您的最初想法是什么?
陈复礼:中国的文艺家们有一种很有人情味的传统,即不同类别的文艺家各展所长,熔绘画、书法、诗词、金石彖刻于一炉,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又或者,以一本折页册子,请不同的文艺家留下墨宝,成为一部合集。这样的行为,其它国家的文艺家有吗?我相信,同是这个陈复礼,如果不在中国也就不会有此想法。复礼只是企图把摄影这种与书画差异更大的艺术门类牵到一起。而陈复礼有了想法之后,也要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特别的时空环境、一系列周全的安排,才能完成“影画合璧”系列,从这点来说,也许真有“艺术行为”的味道。
蔡萌:“影画合璧”的概念好像是吴作人提出的,您最原始的提法是什么?
陈复礼: “影画合璧”的合作形式是我提出来的,我最先是向吴作人先生和黄胄先生说出想法,得到他们的热烈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