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786|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覃斯波:批判摄影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1-23 14: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覃斯波:批判摄影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发布时间:2011-06-08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王江 责任编辑:王江

  “影像发现之旅上海站”第五期推出摄影师覃斯波


  “街头纪实摄影师”、“严肃的记录者”、“伪善的社会评论家”、“对中国摄影充满责任感的爱摄人士”……我问覃斯波以上这些可不可以描述你的身份,他想了想回答说“还是称我为对摄影充满批判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吧”。


  这就是覃斯波,风趣幽默还有点话痨。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3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43 | 只看该作者

 之前我对覃斯波这个人并不了解,只好通过道听途说来的消息对他进行采访。后来得知他从设计行业跨界到摄影圈直到现在成为了《外滩画报》的签约摄影师,朋友眼里的覃斯波是个极具天赋的人,我想可能是设计专业的底子可以让他对图像比较敏锐。他那些半娱乐性质的为朋友所拍的肖像,显示出他对肖像特殊的控制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43 | 只看该作者

影像发现之旅上海站:

         专访  熊小默:孤立困顿的夜行者

                  朱骞:剥离影像的快感

                  满异:有的人是为了无尽的黑夜而生

              刘一青:我没有洁癖,我有破坏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44 | 只看该作者

    影展   熊小默个展:如果这夜是勇敢的

                  朱骞个展:另一个上海

                  满异个展:迷途

                  刘一青个展:青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53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Vignette Vignette for Android    iso:    快门:    光圈:

摄影师覃斯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53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据说你之前所学专业和摄影不搭界,后来怎么突然转行做起摄影师了?

  覃斯波:据谁说的?平面设计怎么就和摄影不搭界了?转行做摄影师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官方的,一个是私下朋友交流的。一般在面对那些对生活充满向往的人,我会告诉他们我是在07年去过西藏,在那样的壮丽之下,灵魂深处的对于自由和美丽画面的向往被唤醒了,所以决定用某种最直观的方式表达她们;而实际上还有一部分很不崇高的更贴近生活的原因就是:我实在是太懒了,我对于平面设计当时那种(其实现在也是)要从金字塔底端做起的工作毫无毅力,我觉得在那个创意大过天的行业里,这样的方式会消磨你所有的意志和精力,直到你完全失去创造力。而摄影师当时在我看来是轻松的生活方式,而且又能完成我对艺术那小小的追求,况且说不定以后做的好了,还能回到设计的老路上来。于是,我的惰性和幼稚以及某种曲线救国的想法促使了我在那时候就做出了转行的决定。而正好07年有一个进入媒体摄影行业实习的机会,就顺利成章的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53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是如何能快速进入状态的?从“外行”到给媒体拍封面这个跨度还是挺大的。

  覃斯波:我从小对于真正喜欢的东西能投入100%的热情,其实那个时候没人能确信我的热情能保持多久,甚至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就只是100%的投入去做了,一开始只是从摄影助理开始,一步一步的缓慢前行,同时又和一些摄影爱好者们一起出去玩,非常乐在其中。也从我们的摄影总监处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拍摄技巧,慢慢地对于媒体行业拍摄的方式有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况且,那时候年轻气盛,时常怀着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幼稚想法,只是一味的想出头,努力的很,不知不觉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拍过好几个封面了。慢慢的就建立起一种作为摄影师的状态。而且,我依旧坚持学平面设计的,不算外行。所以只是一个行业内的职业选择小变化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笨笨嘉 于 2016-1-23 14:55 编辑

相机型号: Epson PerfectionV700    iso:    快门:    光圈:


覃斯波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54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觉得自己的拍摄风格受谁的影响比较大?

  覃斯波:其实我对自己的拍摄风格一直都没有清晰的定位,长期的分裂则加剧了这种状态。我热爱胶片,那个部分我总是更多的带有一些对于美学的追求,比如精致的构图啊,美好的画面啊。而回到工作的状态后,又会更多的去想关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这两者只能慢慢的融合,就好像你既喜欢火爆刺激的湘菜,又钟情清淡舒爽的日式料理,这两者的融合并不是没可能,只是你肯定需要时间去慢慢对比和排除,不可能一股脑就揉在一起。所以我觉得每个摄影师都能给我独特的影响,比如布列松,比如寇德卡。工作的时候我又总喜欢看一些安妮莱博维茨的东西。我从小就不喜欢记名字,又懒,只能报出这些闻名遐迩的大家们,还有很多人的摄影也对我有深厚的影响,只是我没法一一列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5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对肖像摄影似乎很有天分,你对人的观察和把握是如何学习的?包括一些控制布光的专业知识。

  覃斯波:哈哈哈,你是说我其他的拍的不好么?我觉得我对很多拍摄都很有天分啦。其实就是兴趣趋使,没有什么刻意的去学习,只是看的多了,模仿和研究之后的一种释放。并不存在什么特别的观察和把握,灯光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慢慢的通过各色各样的拍摄一点点去修正去完善的过程。不过最开始对于新闻人物拍摄的灯光的理解都来自我们的摄影总监,他是我摄影上唯一称得上老师的人。之后,借助无限发达的网络,又可以顺便研究很多国外摄影师的光线啊调度啊之类的,经验就一点点的积累下来了。当然有时候我也会很不要脸的说“其实寇德卡、布列松安妮-莱伯维茨都是我素未谋面的老师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58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SEIKO EPSON CORP. EPSON scanner    iso:    快门:    光圈:


覃斯波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58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觉得工作时的拍照更像一个任务还是你本身也乐在其中呢?

  覃斯波:对于只要拿起相机就开心的人,我想这不算什么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58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工作的拍摄和你自己的日常拍摄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覃斯波:之前这个问题我觉得解释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就是相辅相成,又各具性格。虽然看似割裂却又藕断丝连,仿佛一对柏拉图已久的老情侣都有各自的家庭,却又因为某种更大的环境趋势,保持着某种介于暧昧亲情之间的不伦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59 | 只看该作者


覃斯波作品


1.jpg (56.1 KB, 下载次数: 22)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59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据说你大学的时候就买了一台徕卡相机。你怎么看待这个“工具”。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相机对你拍照的影响大吗?

  覃斯波:八卦消息害死人啊,我觉得徕卡被妖魔化了,以至于这个甚至成了某种界定身份的铭牌,当别人看到你拿着徕卡就会投来异样的眼神,什么“富二代”啊,“暴发户”啊,“器材发烧友”啊,都一股脑的和你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我则被这些诡异的标签一步步鞭打着催促着,一心想着拍出好的东西去甩掉这些标签。其实,这只是用的顺手不顺手,能不能满足我的轻度恋物癖的问题,根本无关乎他现在“奢侈品”的定位。你要知道,对于一个喜新厌旧的人来说,一部相机能让我拿着就开心,而且持续开心的感觉,真的是很有救赎感的。而且我特别喜欢荒木经纬对于徕卡的那些“软文”:什么“徕卡就是高贵的相机”啦,“就是适合温暖的场面啦”之类的,这样的话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挺受用的,说白了,我用什么135都能拍,但是我排斥不严肃的拍摄态度,我排斥现在某种娱乐摄影的风气,我排斥用相机做为身份标签的定位。我不介意用那些价格并不贵的相机,相反,我是一个极端的实用主义者。我觉得两千块的宾得67比两万块的徕卡更适合我去拍人物肖像,而旅游我则更喜欢轻便小巧不惹人注意的徕卡。这只是一个题材的选择,一个关于表现内容的选择,而不是价格的选择,也不是身份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