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以上知识在各大摄影讨论区或教学文章都一定有提及,更是每位摄影初学者必学必背的口诀。笔者也不例外,但作为一个理科学生,知道实验结果后,很难不去问:为什么?对景深的形成,结果也花了一段时间去了解背后原因。虽然不是本篇的重点,但在此还是想向各位分享一下。
1.jpg (24.65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2-17 11:26 上传
此为一个简化模型,镜头变成一块镜片。左边向上箭头为主体及我们对焦的地方。箭头反射的光线应该向四方八面行走,而我只取两条会按特别规矩行走的光线: 1.垂直于镜片的光线穿过镜片后会向焦点方向走 2.穿过镜片中心的光线不受影响直走
于是它们会再次交叠于传感器而形成影像。大家可以看到影像是倒转了的。那么主体前后有东西的话会怎样?下面考虑主体后面的情况。
1.jpg (15.11 KB, 下载次数: 14)
2016-2-17 11:31 上传
红色箭头的光线根据上面规则(1)(2),也会落在传感器上。可是跟主体不一样的是,光线并没有交叠在同一点上,所以主体后方的东西必定比主体模糊。主体前方的东西也是一样。但这不是解释的全部,还会牵涉到另一个概念。
1.jpg (19.28 KB, 下载次数: 13)
2016-2-17 11:33 上传
黑色线为光圈叶,它限制了哪些范围的光线能进入镜头。蓝色主体前后的东西,即红点和橙点的光线已知是不会交叠于传感器上。有趣的是人脑会有一个补完的机制,会视模糊圈内的光线为清晰。所以如图所示,橙点对大脑来说依然为清晰,但红点就不是了。总括而言,所有落在模糊圈范围内光线所形成的像,大脑都会视为清晰。而收小光圈就是限制光线落在传感器的范围。
收小光圈后,来自红点又能进入镜头的光线变少 (所以我们知道ISO不变的话,必须延长曝光时间令影像正常曝光),落在传感器上的光线角度也改变了,来自红点的光线只落在模糊圈内,所以这次红点对大脑来说是清晰的。红点由本来模糊变得清晰,换言之景深变长了。
1.jpg (24.65 KB, 下载次数: 10)
2016-2-17 11:43 上传
以上只是很粗略的去说明光圈变小景深会变长的原因,一来这不是本篇的重点 (对不起,真的不是重点),二来笔者后来没有再执着背后原理上,很多以前理解过的内容已经忘记了。
其余几个影响景深的因素也能以类似的图解释。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