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昆斯 Jeff Koons - 气球狗Balloon Dog (Magenta), 1994–2000
在这个收入日益不平等的时代,有些人觉得当今艺术品市场的过度膨胀令人不快。2015年,英国最令人吃惊的一本畅销书叫《我们去画廊》(We Go to the Gallery),文字、插图与出版都由伦敦艺术家米利安姆-埃利亚(Miriam Elia)一手包办。这是一本伪童书,灵感来自20世纪60年代Ladybird的《彼得与简》(Peter and Jane)系列图书,它尖酸刻薄地描述了当代艺术世界中的概念主义与商业化。
“我想玩气球,”名叫约翰的小男孩指着杰夫-昆斯( Jeff Koons)的红色《气球狗》(Balloon Dog)说。他显然不知道,一个橙色的、创作于1994-2000年的气球狗作品在2013年拍出了5840万美元。
“只有投机资本家才能玩这个气球,”约翰的妈妈告诉他。
云图图库 - Peter Kennard作品《大地上的和平》(Peace on Earth)
在皇家艺术学院教书的艺术家彼得-肯纳德(Peter Kennard),把他的作品《大地上的和平》(Peace on Earth)放在皇家艺术学院网站供人们免费下载。“从市场和拍卖角度看,艺术圈与普罗大众距离遥远,”他说。“关于当代艺术,所有普通人能看到的,就是毕加索拍出了1.6亿美元的报道。这造成这样一种感觉:艺术无非就是钱。”
当然,佩姬-古根海姆也属于少数富人精英,她毕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买卖艺术市场上的顶尖作品。但古根海姆在21世纪的后继者们之中,究竟谁能成为这样一部影片的主人公?哪个机构能像她在威尼斯的中心那样,创立一个每年吸引40万名观众的艺术馆。那座艺术馆的参观者们不仅是被玛格丽特(Magritte)1953-54年的《帝国之光》(Empire of Light)吸引而来,也是仰慕古根海姆伟大的人生。
而今天,富于投资头脑的超级收藏家门喜欢低调。大型收购一般都是匿名进行,并且充满保密条款,就算私人收藏家自己开了艺术馆,受聘而来的顾问和策展人也会淡化处理收藏家的个人品味。最终,尽管有那么多亿万富翁现在把大把的钞票投资在艺术上,但正是对艺术的热爱,让佩姬-古根汉姆的成就却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