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张一鹏和张浩然获救后在医院接受治疗 微博截图 两名山西小伙张一鹏和张浩然,私自从漾濞紫阳村进入苍山后迷路,在距离两人首次报警求救近5天后,21日下午,两人已自行下山。在他们求救后的5天里,当地多部门联合出动600余人次全力搜救,救援是由相关部门无偿提供。 事件经报道后,迅速引发各界热议:户外探险救援费用是否该由驴友分担?作为纳税人的驴友可否无偿获取公共资源救助?在何种情况下驴友需自担风险? 新闻调查 苍山7年搜救近60起 多数因游客不走寻常路所致 此次救援,当地多个部门投入行动,包括消防、森警、武警、民兵、蓝天救援队、蓝豹救援队,以及大理市苍山保护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和银桥镇工作人员,参与人员共计600余人次。救援人员还动用了绳索、航拍器、电台等装备。 昨日下午,管理局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搜救确实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由此产生的费用均是无偿的,不会向两名求救者收取任何救援费。 每年都有无数游客到苍山游玩,如发生游客失联和求救,相关部门都会组织搜救。据相关资料统计,2004年至2009年,管理局对在苍山上迷路的游客进行过近60次搜救,参与搜救的人员达620余名。这7年间,管理局曾投入过15万余元的专项救援经费。 在这些搜救行动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游客不按路牌指示,私自进入未开发区域导致的。 假设此次参与搜救的600余人次,平均每人次参与过一天时间的救援,以大理当地日常基本生活标准来计算,一盒快餐需近10元钱,如每位救援成员一天食用两顿快餐,那么600余人次需要的餐费大概为12000元左右。如再考虑搜救过程中投入的设备和物资,费用还会更高。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了张一鹏的父亲张先生。张先生表示,为了搜救儿子,大理当地相关部门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整个搜救过程还是无偿的。“搜救了5天,我们没出任何救援费,儿子也没被罚款。除了感谢,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此事在都市时报官方微信上报道后,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很多网友认为,600多人次搜救,获救者应该支付一定的救援费,这不仅仅是为了补贴救援部门的财政,更是为了给那些爬苍山却不走寻常路的人一些警示。 他山之石 “疏忽或刻意违规驴友”获救 会面临收费或罚款 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民间探险活动救援中产生的费用就是由搜救活动的提出者及被搜救者家属负担的。在美国,目前已有8个州通过可对“疏忽或刻意违规驴友”收费的法律;在英国,喜欢探险的人需要自己购买救援保险,在遇险时请求救援公司的帮助;而违规旅行的驴友遭遇危险时,政府虽会立即出动救援队全力搜救,但当事人被救出后,会面临一定数额的处罚。 在我国,由于民间户外探险活动是近些年才大规模兴起的,相关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不过,一些省份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完善问责机制。比如,新疆多年面临着救援驴友难题,2014年当地出台《关于户外探险被救需要承担费用的规定》。2015年8月份,新疆再次把费用问题加以明确,特别提到,如果在救援过程中使用直升机,那么直升机升空的费用是每小时3万元。 ■ 观点争论 谁该埋单? 当驴友们身陷险境,相关部门应该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搜救,这彰显了社会的道义与职能部门的职责。但如果这一险境明显是由驴友自己折腾所致,那么,驴友“任性”的行为是否要受到相应的惩罚,驴友又是否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呢?近年来,全国各地屡屡发生驴友不走寻常路,置自身于险境进而求助获救的事件,引发了不少争论。 驴友该承担费用 作为成年人的“驴友”具有独立的、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不但应对户外运动等的风险、后果等,具有必要的预判、准备和承受能力,不能把探险当冒险,不能为“追求刺激”而把生命当儿戏。——邹兰兰 无论是政府组织救援,还是民间组织发动,都会造成大量人财物的耗费,或社会公共资源的支出,理应收取一定费用。——张玮 强烈支持收费,否则,个别“驴友”更加任性了!而且,是不是这次所谓探险,进入了非开发区?自己违规在先,还要占用公共资源进行社会施救,有什么道理?——郑大卫 国内驴友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道德素质,都不高。——谢立新 支付救援费是对莽撞行为的惩戒,就因为他们一时任性,导致政府等其他部门持续多天大力搜救,救援费是对这种行为的告诫,目的只是提醒所有人,登山一定要按照规定路线行走,不要另辟蹊径,否则只会带来很大麻烦。——网友“南方” 社会该无偿救援 驴友也是纳税人,救援难道还收费? ——赵文杰 驴友被困虽然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搜救,但驴友也是纳税者,且进行搜救的大部分部门都有职责对被困者进行搜救。无论公民出于何种原因陷入何种危险,国家都有为其提供救助的法定义务。 ——网友“谢飞” 政府该制定法规 纳税人的钱,应该干吗不应该干吗,我们应该明确起来。——陆斌 相关部门进行搜救是职责的体现,志愿者自发搜救则是出于道义,纯属个人行为。为了避免驴友不按规定路线行走致使迷路的情况,可由管理部门制定一些相应的处罚规则,例如对这种行为进行罚款之类的。 ——律师孙文杰 都市时报 记者 陈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