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红山幻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缘何都是3:2?从照片比例趣谈相机历史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5:57 | 只看该作者
徕卡原型机创立了135胶卷系统,第一台相机为Ur-Leica
          不过大家会发现,在120画幅,即便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相机工艺已经完全纯属,仍然有各类比例的存在,但是135画幅的尺寸却相当统一,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两个原因:
          1、几何原理。这里我来解释下这个看似为黄金分割比例的3:2是怎么来的。一套相机系统具有相同法兰距,在早期定焦镜头,也具有近似的像场大小。而早期徕卡镜头的成像圈大约为44mm,因此如果在44mm的圆上截取一块宽为24mm的长方形,那么边长正好为36mm,也就是3比2的尺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5:58 | 只看该作者
徕卡设计相机时没有特别关注照片比例,照片比例是依照成像圈而来的

          2、为何135相机延续了徕卡,而120画幅没有统一呢?(布朗尼相机的比例为6*6)相机越小,对相机精度要求越高,对镜头的要求则更高。120相机的真正普及源自禄来(同为6*6),但是普及程度远不及徕卡,而且自禄来后,上世纪50年代之后,哈苏、玛米亚等诸多厂商也加入了120阵营,因此同行竞争间,多类比例尺寸变得到延续。而对于135画幅来说,徕卡几乎是行业内一家独大,起初的多种135相机几乎都是以此为仿制,例如尼康就将比例从24*32mm改为了24*36mm,因此3:2的画幅得到了更多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5:59 | 只看该作者
尼康相机底片比例经过了7年的演变,从24×32到24×34,最后定型为24×36
          其实在135画幅上,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的尺寸,例如尼康最初几年采用了24*32mm和24*34mm,但是由于徕卡在全球的影响力,因此例如尼康、宾得这些单反厂商,在50年兴起时也按照前辈的习惯采用了3比2画幅,因此135画幅下,相机比例才得以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6:00 | 只看该作者
数码时代 4比3为了更充分利用像场
         4:3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比例,特别是在视频领域。从电视机诞生之初就有4:3这一比例。这种比例的原因在于,摄像机虽然也是使用135胶卷,但是是纵向过片,因此每张影片的大小为21.95*18.6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6:01 | 只看该作者
同是135胶卷,相机和摄像机的比例是不同的

         但是在数码时代,这种比例似乎是在一夜间变成了一种非常统一的规格,特别是在手机与小型相机上,与称霸世界的3:2形成了势均力敌之势,其实这一切同样源自于技术的局限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6:03 | 只看该作者
如今4:3画幅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当3:2已经成为了一种审美习惯时,4:3突然崛起,并不是因为4:3更出色,而是因为在数码时代,影像技术出现了一次“倒退”。随着时代改变,人们不在喜欢体积巨大的相机,因此例如手机摄像头、小型数字相机如雨后春笋般到来。
         在上世纪60到80年代,一场光学设计的全球竞争悄然打响,从德系徕卡蔡司到日本的尼康佳能,大家不计成本、不计体积重量开发了一大批如今看来仍然是怪物一样的镜头。但是到了90年代,人们发现虽然精密设计已经可以把镜头光学素质做到极致,但是有两个问题却突然出现:小型化与成本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6:04 | 只看该作者
4:3画幅成为了小机器的福音

         在小型化低成本镜头上,大家最大的问题是像场不够用了;而且由于当时传感器技术有限,无法把CCD的长度做到很长,因此人们需要尽可能得在小体积上实现更高像素,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比例做的更方!大家知道,所有几何图形中,对角线距离相同,图形越接近圆形,图形面积越大。因此,虽然早期数码相机仍然是3:2,但是二十一世纪之后,很多厂商开始使用4:3的画幅,在这种比例下,可以尽可能在低成本传感器和镜头设计上,实现高像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6:05 | 只看该作者
4:3画幅可以更合理利用像场,并且提高数码集成程度
         本来,实现比例转化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由于视频胶片的尺寸一般为1.33,也就是4:3,因此这类画幅很快就可以被人们接受,并没有出现太多的阻力。
         现在来看,4比3画幅,仍然是小型节省成本与降低研发难度的重要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