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醉墨堂主 于 2016-6-16 12:43 编辑
川西高原的甘孜州,是康巴藏族的主要聚居地,海拔高气温低,房屋分为定居与游牧,建造的房屋也很有地域特色。 他们世居高原,碉房和帐篷是主要居住方式。碉房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用石头垒砌或土筑的房屋,从外面看不见一根木头,窗户少而小,高有三至四层,因外型很像碉堡,故称碉房和碉楼。帐蓬以牧区为多,是用牛毛织成粗揭子制做的黑帐蓬,较宽大,以两根木杆为柱,一根木杆为梁支撑起来,外面用毛绳拉紧,再用木固定,中间高,四周低,中间筑锅台,以牛羊粪为薪。“穹窿为室毡为培”,温暖又舒适,能抵御寒冷于帐外。 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多建楼房或土平房。楼房上层居住人,底层圈牲口。一般院子较小,有一走道直通内屋,藏语叫“切木囊”。内屋多为两大间,一间为锅灶,一间为住房,有连锅的暖炕。房内周围放碗架、和铜制品等器物,正中间置佛。屋里有天窗无壁窗,光线较暗。没有木板楼梯或藏区特有的独木梯通搂上。楼上有房廊,阁楼里光亮洁净。在高原林区,住房内的天花板和板培,全为木结构,即所谓“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建筑。 藏族人的住宅,由于自然条件不一,各地区的建筑形式也因之而有所差异。草原农区房屋,先用泥土建砌成壁,然后用木板间隔成若干房间。屋的最下层一般是饲养牲口和堆集草料、牛粪等物。住、睡、炊饭,放置家俱等都集中在第二层,中间设有火塘,火塘上经常放着铜锅,烧开水或熬酥油茶,旁边一般都有一个铜制火盆,随时擦得很亮,火盆边缘放置茶碗,夏天当茶几用,冬天用以烤火,人们席地围火而坐,喝茶、进餐或闲谈。 藏族民居伴随着高原文明的产生而逐步的发展,而藏区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地方,由于受到高原地理条件、气候资源、人文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藏族民居呈现出多元化的外在表现形态。但是,在多元化的表现形态下,藏族民居的建房风俗又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民居的建房,不仅包括很多很多的礼俗,也包含了很多相应的禁忌,而这些风俗是藏族民居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离稻城县较远的金珠镇培光村采风,有家人在建新房,刚开始还小心翼翼的不敢走得太近了,结果他们非常的友善,叫我们随便拍,只是要注意安全。他们是一家建房全村都来帮忙,男女老幼齐上阵,场面热闹。有个妇女还把我拉到说,“胖子,你就不走了嘛,新房子修好了就在这安个家,给你介绍一个漂亮的妹子。”吓得我躲得多远。
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与朴实,告别了这些可爱的藏族同胞,心里暧洋洋的。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iso: 100 快门: 1/250s 光圈: f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