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41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沙与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10-6 0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沙与水》
2016-9-27 09:00| 发布者: zhcvl| 查看: 160| 评论: 0|来自: 中国摄影出版社


摘要: 影像专家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五年倾心编辑,并亲自做序;美国中国移民问题专家李丹(Danny Litter)双序言;作者晋永权二十世纪初期五年长江黄河移民影像与文字集结于《沙与水》,这是一本怎样的书?我 ...



影像专家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五年倾心编辑,并亲自做序;美国中国移民问题专家李丹(Danny Litter)双序言;作者晋永权二十世纪初期五年长江黄河移民影像与文字集结于《沙与水》,这是一本怎样的书?我们可以从开篇的字里行间中,略知一二:

亲爱的读者诸君,你、我,当然还有他,我们的命运是否像沙尘一样,随风起舞,随波逐流呢?当落地为泥,安静地沉睡在大地上,或驻足于河流底部时,谁又能说,这不是又一次漂泊的间隙?
21 世纪的最初5 年间,我一次次去往被称作“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长江、黄河两岸,追踪那些或迁徙、或定居的移民们。
那时,我刚过而立之年,带着年轻人的激情、理想,还有沮丧、彷徨,当然更有对这一群体生存状态的浪漫想象,一次次执着前往,记下笔记,拍下照片。我以个人的视角,记录下21 世纪初这一时期大江大河的片段。
图书封面

定价:89元

内容简介

作者晋永权在本书中,以文字、图像并行的方式努力探究三峡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私人记忆,力图把这批移民大迁徙的过程深入立体地呈现出来。该书独具匠心地将人种志、游记和摄人心魄的摄影结合,描绘出人们迁徙的真实场景。

该书既是个人的,也是历史的,这些黑白胶片拍摄的瞬间,应当成为中国人在通往美好未来道路上的心灵状态的组成部分。书中图片唤起了深深的回忆,它们抓住了中国艰苦和贫瘠地区的地貌以及来自那些地区移民的生活层面的人性实景。

内文图片


内蒙古磴口淘井,2004 年2 月


甘肃民勤,2002 年5 月


甘肃永登秦王川,2003 年4 月


甘肃永登秦王川,2003 年4 月


从重庆云阳到上海崇明岛,2000 年8 月


从重庆云阳到上海崇明岛,2000 年8 月


重庆巫山,2001 年4 月


湖北秭归,2001 年5 月


重庆巫山,2002 年8 月

编辑推荐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21世纪的最初5年间,一次次去往被称作“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长江、黄河两岸,追踪那些或迁徙、或定居的移民们。带着年轻人的激情、理想,还有沮丧、彷徨,当然更有对这一群体生存状态的浪漫想象,一次次执着前往,记下笔记,拍下照片。以个人的视角,记录下21世纪初这一时期大江大河的片段。

这本镜像双封面(two-sided)书讲述了失序、流离和安家立业的故事。在生活中出现如此巨大动荡的时候,人会产生极度矛盾的情绪:离开成长的家乡,最终迁徙到一个全然未知的、甚至可能充满敌意的落脚点,令人忧虑,更使人担心。同时,离开生活艰辛、毫无希望的家乡,去往一个崭新的远方,给人以希望,更让人期待。作者通过《沙与水》中的文字和图片,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些纠结的情绪,有怀旧、有悔恨,抑或绝望;也有兴奋,还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该书独具匠心地将人种志、游记和摄人心魄的摄影结合,描绘出人们迁徙的真实场景,它必将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现代社会画卷之一。

《沙与水》既是个人的,也是历史的,这些黑白胶片拍摄的瞬间,应当成为中国人在通往美好未来道路上的心灵状态的组成部分。

内容试读

作者简介

晋永权曾供职于中国青年报、中国摄影出版社,现在中国摄影杂志社工作。出版著作《最后的汉族》《出三峡记》《江河移民》《红旗照相馆》《合家欢》《每一声快门都忧伤》等。系列摄影作品《傩》被法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编者简介

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1942 年生于英国伦敦,曾在法国巴黎研究西非语言和人类学,担任过专门报道非洲事务的新闻记者。1976 年在美国纽约与人联合创办美国联系新闻图片社新闻摄影机构。担任三届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的年度评审团成员,并在 2000 年负责主持年度评审。已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多次举办摄影展,曾编撰出版过多本著作,代表作包括与中国摄影家李振盛合作的《红色新闻兵》(费顿出版社),以及同美国摄影家戴维·伯内特合著的《44 天:伊朗与世界的重塑》,两本书都获得了 2003 年和 2009 年美国海外新闻俱乐部的欧利维尔·罗博奖奖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6-10-6 22: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0-6 22: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0-7 15: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0-7 15: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08:50 | 只看该作者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10-7 15:29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08:50 | 只看该作者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10-7 15:29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08:50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0-6 22:14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08:50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0-6 22:14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