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中国国产镜头,只怕怀疑的心情占大多数;但近年越来越多的中国镜头品牌掘起,例如中一光学、老蛙之类的品牌,并不是没有原因。小编不认为中国镜头可以马上和日本、德国镜头平起平坐,但出位的规格和相对便宜的价钱的确令人大感兴趣。今次送测的镜头是东正光学的Kerlee(柯立)1.2/35,虽然是手动镜头不设AF功能,却提供f/1.2特大光圈,东正光学原本只是生产工业用镜头,今次是第一次涉足民用的摄影镜头,成绩会是如何呢? ·镜头尺寸 作为一支全画幅的单反镜头,还要有f/1.2特大光圈,很难要求Kerlee(柯立)1.2/35mm 做到饼干镜头般小巧,身型显得十分高瘦,但至少在合理范围之内。镜筒和遮光罩都是以金属制成,有一定的份量,但整体的质感相当不错,是小编试过的中国国产镜头之中最好的。比较奇怪的是遮光罩的直径过窄,装上遮光罩之后,镜头盖不容易穿过,导致装、拆遮光罩之前要先卸下镜头盖。 ![]()
Canon EOS 5D Mark III @ 1/160s, f/1.2
![]()
这个遮光罩是金属的质感十分不错,3个卡榫位各自不同大细,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安装。
·镜身设计 这个不讲都知道,工程师在设计时心里一定是充满了ZEISS镜头的样子,连镜头命名的方法都跟ZIESS差不多。虽说有山寨的嫌疑,但镜头看起来的确十分漂亮有型。 ![]()
Kerlee(柯立)1.2/35mm
镜头有一个对焦环,转动时十分顺畅,阻尼比设计也比较合适,不会太松;其对焦行程由最近0.3m转到无限远大约 为180˚。由于新款相机大多数都不会有裂像、微棱对焦屏,手动对焦有点吃力,f/1.2的超浅景深不易控制,小编通常都直接放弃光学观景器,转用实时取景放大对焦。小编亦喜欢 Kerlee(柯立) 没有遗忘对焦距离窗口和景深尺,有工具辅助去控制景深,怎样都比估焦来得好。 光圈环提供「有段/无段」设计,可按硬照、拍片的需要而切换;不过我们就察觉到镜头在转换焦点时有一定的竟偷偷呼吸感现象。 ![]()
Kerlee(柯立)1.2/35mm
·光学表现 来到最重要的一环了,Kerlee(柯立) 1.2/35mm的外观或跟ZEISS镜头差不多,但光学质素又如何?很遗憾,这支中国国产镜头还未能挑战德国光学。在全开光圈之下,中央位置感觉偏柔,边缘部分更是相常松散。收光圈至f/2.8可以大幅改善中央的画质,但边沿部分就要去到f/4才有较好的表现。镜头在f/16之后开始出现绕射,画质开始回落。 ![]()
f/1.2至f/2.0画质中心和边缘截图对比
![]()
f/2.8至f/8.0画质中心和边缘截图对比
![]()
f/11至f22画质中心和边缘截图对比
毕竟是一支f/1.2特大光圈镜头,要狡辩说:人像拍摄不必太锐、画面边缘反正都是焦外、不过分追求分辨率的话…其实都可以讲得通。不过镜头除了锐利度之外,还有其他的指标。如果说ZEISS镜头的外形可以模仿,但T* 镀膜却不能,Kerlee(柯立)1.2/35mm面对逆光拍摄有点弱,很易受到影响反差大跌。此外,其只有一片的低色散镜片,明显不足以完全消除紫紫绿绿的色边;边缘位置亦可以见到彗形像差。 ![]()
Canon EOS 5D Mark III @ 1/200s, f/1.2
![]()
Kerlee(柯立)1.2/35mm
好的一面是 Kerlee(柯立) 1.2/35 的焦外十分不错,失焦部分柔和自然。加上镜头采用了 14 片圆形光圈叶设计,即使是收光圈 f/4、f/5.6,焦外光板都保持大致浑圆。 ·短评 ![]()
Kerlee(柯立)1.2/35mm
佳能、尼康的35mm镜头都不便宜,ZEISS的镜头就更加不必说了,Kerlee(柯立)1.2/35mm的建议售价为3280元人民币(约3824港元),相比起来就显得易于接受,f/1.2特大光圈亦是其优胜的地方。 今天相机的技术十分先进,低光拍摄靠高感光已可解决,因此大光圈镜头最大的用途是用来营造超浅景深,而这一点正是 Kerlee(柯立)1.2/35mm的长处。想要一支万用的35mm小广角,Kerlee(柯立)1.2/35mm未必是最佳选择,但如果你和我们一样是追求焦外至上,把这支中国镜头放在候选名单里亦是无坏。 ![]()
Canon EOS 5D Mark III @ 1/400s, f/1.2
![]()
Canon EOS 5D Mark III @ 1/320s, f/1.2
![]()
Canon EOS 5D Mark III @ 1/125s, f/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