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改写︱李楠工作室 2016-10-26 09:29|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62| 评论: 0|原作者: 李楠|来自: 李楠工作室
摘要: 为摄影家李伟坤展览《撕裂》所作前言。对于一个摄影家而言,最为宝贵的是永远对眼前之物好奇,在司空见惯中保持艺术生命之树长青。李伟坤作品:《撕裂》2014年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开幕的一个月后,我来看展览,发现室外 ...
为摄影家李伟坤展览《撕裂》所作前言。
对于一个摄影家而言,最为宝贵的是永远对眼前之物好奇,在司空见惯中保持艺术生命之树长青。
李伟坤作品:《撕裂》
2014年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开幕的一个月后,我来看展览,发现室外墙上一幅十几米长的巨幅照片,被人蓄意撕裂成不规则的乱像,但整个画面又凸显了奇特的视觉效果,引起我的感触和思考。
撕裂,物理上更多的是一种外力,因不同的爆发和撞击强度、方向、速度产生不同的撕裂效果和无序的构成。
撕裂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破旧立新的思维,又是重构的开始。撕裂以强烈阵痛为代价,从社会的发展到人生的选择,都无不存在着撕裂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你痛苦,但也让你更透明、更清醒、更开心、更快捷作出果断的决策,同时产生新的缝合和重生。
这是一个毫不缺乏观看与呈现的世界:信息像潮水一般汹涌而来,淹没、冲刷、席卷我们的认知、经验和记忆,尔后迅速地被下一波信息覆盖、改写和反转。
在我们不断经历这样一个快速更迭的过程中,时间与空间都被高度压缩与扁平化了。原本具有深度、广度与丰富意味的“观看与呈现”,挤压抽干为层层叠叠、堆积如山的“符号层积岩”。
当新的“信息暴力”骤然而至时,就会对原有的“岩层”产生强烈外力,使之破坏、变形、错位、缺失,从而产生新的“地质面目”与“信息图谱”。
在这种无序的反复重构之下,我们无法预料“结果”,更无从知晓“真相”,只有新旧混杂所构成的奇异景观,冷静地耸立于我们眼前。
李伟坤取材于招贴海报的《撕裂》可视为上述的一个形象化比喻。
被撕裂、覆盖的海报是摄影节常见的现象,因为太司空见惯反而不被摄影所注目。李伟坤从这寻常之景中发现不寻常之处,为其造像,这“像”本身也成为对摄影之滥殇的讽喻。
实际上,不仅仅是摄影节,这种情形见诸我们日常的方方面面。
作为信息具体而形象的表征,海报充斥着生活的各种空间。它们不断被撕扯、损坏;又不断被刷新、铺张。我们由此获得的,不是生活体验的延续感和信息知识的完整感,恰恰相反,是断裂与破碎。所以,《撕裂》不是拘于一隅,而是面向整个社会。
在断裂与破碎中,新的景象、路径、乃至目标与标准也同时产生。某种意义上,我们已经习惯了生存于“层积岩”之中,习惯了以荒诞不经为自然而然,以不断改写为必由之路。
我们甚至欣赏把玩于此,欣喜陶醉于此。《撕裂》以及“撕裂”感,成为身陷符号景观之中的我们,新的符号。
我想,这或许就是我们从李伟坤的发现中获得的共鸣吧。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