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83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委们谈上海第13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评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10-28 1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委们谈上海第13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评选
2016-10-28 09:12| 发布者: zhcvl| 查看: 44| 评论: 0|来自: 腾讯


摘要: 日前,两年一届的2016上海国际摄影节暨上海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评选圆满结束。经过组委会紧张有序的评选,各大组别的金、银、铜牌等奖项均已产生。本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继续得到了世界三大摄影组织——世界 ...



日前,两年一届的2016上海国际摄影节暨上海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评选圆满结束。经过组委会紧张有序的评选,各大组别的金、银、铜牌等奖项均已产生。本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继续得到了世界三大摄影组织——世界影艺联盟(FIAP)、美国摄影学会(PSA)和英国皇家摄影学会(RPS)的认证,共设艺术组、纪实组和商业组三个大类,不限主题,最大限度地汇集了近两年来的各类题材的摄影优秀作品。十七位国内外评委对来自世界41个国家、地区和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111幅投稿作品进行了公正、认真、严格地评选。评选出的最终入围的作品,客观地代表了目前摄影发展水平和创作趋势,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紧张评选的间隙,我们对部分评委进行了采访,聆听他们对本届比赛和摄影艺术的真知灼见。


中国的纪实摄影正在成长——米歇尔-柏格瑞


  
米歇尔-伯格瑞,2016上海国际摄影节上海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纪实类评委,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摄影系教授、作家、纪实摄影家、摄影教育家、版权律师。著有《作为行动主义的摄影:社会变迁的影像》和《摄影4.0——21世纪的摄影教育导论》。《行动主义摄影》被赖斯大学等多所大学选为教材,曾任帕森斯设计学院中摄影系主任。


腾讯图片:您对2016上海国际摄影节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印象如何?您如何评价本次展览作品的整体水平?

米歇尔-伯格瑞:首先我要说的是参加这次艺术展览的经历就是美妙的。我认为组织方和评委能够在这里聚在一起现场评选这次展览是一种极好的方式,因为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来和大家见面并讨论摄影,我与中国的摄影家、收藏家与评论家还有来自荷兰、英国、美国、希腊的国际评委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对这次作品的整体水平的评价是非常积极的,我认为从技术层面上来说都做得非常好,但是你知道这是一场竞赛,总有一些杰出的作品,以及一些不那么杰出的作品。但总的来说,留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好的。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围作品:《西北以西》李阳

腾讯图片:您认为优秀纪实摄影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在本次评选中发现这样的作品吗?

米歇尔-伯格瑞: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当今的纪实摄影正在经历转变,其定义正在被扩展,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我也想明确一点那就是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不等同于新闻摄影,至少我并不这么理解它们,所以我现在的观点是新闻摄影不一定是是纪实摄影的子类。我想说的是通常传统的纪实摄影记录的是真实而不是虚构,它通常聚焦于社会意识到的问题,摄影者尝试针对这些事件分享他的关切并提升人们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摄影师就是证人,而照片就是证据。我想说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应该是通过传统的人本主义语言研究了复杂的社会或政治问题,同时提出多样化的问题并引发讨论。然而最重要的是,它让观众强烈地思考或感受到了某个问题。我认为中国的纪实摄影正在成长,也许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国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并形成了更加市场经济化的氛围,所以中国的摄影师正创作出比较新的类型作品。而现在,创作出优秀纪实摄影作品是非常非常难的,而我认为我并不确定这次展览中的任何作品达到了如此高的高度,但是我认为的确有几位摄影师拥有成为卓越纪实摄影师的潜质。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围作品:《船厂工人的脸谱》杨忠华



腾讯图片:您曾提出“当前纪实摄影的最新时态为行动主义摄影”,12月2016上海国际摄影节的艺术展和邀请展上都可能会有与此观点相关的作品出现,对此您有什么期待?

米歇尔-伯格瑞:
在我《行动主义摄影》这一书中,我将行动主义摄影定义为一种具有非常特定视角的摄影方式,它可以是客观的,可以是主观的,可以是对抗的,可以是有报道价值的,但行动主义摄影是一种意图与加工的结合,这就相当于行动主义摄影师不能随心所欲地拍摄,而是应该扮演着过滤器的角色,通过它摄影师抓取这个世界。我也写到过行动主义摄影需要有表达视角与道德视角相的激情,行动主义摄影师不应该去定义方向,而是应该指明方向,指出需要被关注的焦点。我认为中国的行动主义摄影正处在一个开始成长的阶段,因为中国的摄影师和艺术家正开始被允许评论政府。不过我认为在这次展览中我看见了一些作品,讲述了例如养老院、民工、留守儿童、城市化与传统的冲突等问题。这些都是行动主义摄影师需要涉及的话题,所以我能在这几天从7600多幅照片中看见那些有着杰出想法的,非常符合行动主义摄影定义的作品。



腾讯图片:帕森斯设计学院现在摄影学科是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帕

森米歇尔-伯格瑞:斯设计学院的校址在纽约,附属于新学院大学下。根据QS排名的调查,我们是全世界最顶尖的两所艺术与设计学院之一,而且是全美排名第一的艺术与设计学院。我们新学院大学有追求社会创新的悠久历史,和追求社会公平的宽厚视角。所以,作为一所身处21世纪的设计学院,我们更注重于如何通过改变课程的设置以教导我们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从可持续设计和推动社会公平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做出设计以及拍摄照片。所以我认为,我们已经做出的改变,我们正在改变21世纪的方式,就是结合可持续性和社会公平来思考问题,并将其融入我们的艺术设计课程。

腾讯图片:您对比赛中那些有潜力的作品作者,有哪些建议?

歇尔-伯格瑞我给那些有潜力的摄影师的建议是,成为一名伟大的摄影师是一项挑战,而且将会远比你想象的艰难。我接下来要给的建议不仅仅适用于纪实摄影,而适用于各种摄影类别,而且我认为我的评委同事们都会同意我的观点:首先,你一定要非常非常努力来让自己变得优秀,你要将自己托付给摄影,你要掌握摄影与光线的技巧,你也要变得无所畏惧,你会犯错误,你要去打破规则,你不能害怕失败,因为如果你从不失败,你可能就无法成长为一名摄影师。但是,你若不知道规则是什么,你就无法打破规则,所以你要向过去那些伟大的摄影师学习,而且你也要看当代的作品。你还要对一切事物保持好奇,关于生活,关于人,所以你应该多多阅读,我知道这听上去有点奇怪,因为我们在讨论的是摄影,但你应该经历尽可能多的不同事情,比如旅游,认识新朋友,与新朋友交流,因为所有的一切,你读到的,学到的,看到的,做的,都会成为你照片的一部分。还有最重要的是,你每天都应该拍照片,哪怕只是用手机。你要通过拍很多照片才能成为一名好的摄影师。还是那句话,无论你从事广告摄影还是纪实摄影,这都不要紧,记得每一天都要拍照。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围作品:《通缉》Bekiryesiltas  

腾讯图片:从本次展览来看,中美两国纪实摄影师的关注点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他们有哪些探索和发现?

米歇尔-伯格瑞:我认为中国与美国纪实摄影师的共同点其实也是所有纪实摄影师的共同点。我们都尝试着去理解,我们有同一特别的语言,我们有同一特别的兴趣,我们都是由内向外看的,不是由外向内看的,观众都是由外向内看的,摄影师是由内向外看的,尤其是纪实摄影师。所以我们经常会寻找需要被探索的问题,或者分享生活经历。我不认为在这方面中国、美国、欧洲的摄影师会有不同。 我认为纪实摄影师之间的不同之处,部分是因为文化的原因,因为我们基于我们的经历和文化来看待生活,所以我会在这次展览上看见,中国的纪实摄影师带来的是更加积极的看法与关注点,而美国的纪实摄影师是非常批判的,甚至可能其中一部分有点黑暗。中国纪实摄影师的作品更加关注各行各业、工人、家庭与孩童们积极的变化,所以在事件上有很多积极的聚焦,可能这是一种文化差异,可能中国人经历着不同的生活与家庭,所以这是一个不同点,但是其他没那么多不同了,毕竟我们都是摄影师。


我们更喜欢看到你生活中真实的那一部分——常河



常河,2016上海国际摄影节上海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纪实类评委,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荷赛奖”)获奖者。先后在《人民摄影报》、《城市画报》、PHOTOCOME、《中国新闻周刊》从事图片编辑工作,2003年始任《东方早报》副主编一职,负责报社的视觉中心的工作,在工作中提出“新闻视觉整合传播”的流水线化运作观点和理念。
腾讯图片:作为2016上海国际摄影节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评委,您在本届展览中有什么新的发现或体会吗?
常河:就这次的比赛来讲,我觉得组委会在组织上面还是比较井井有序的。我们的评选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在电脑上使用投票系统也非常有效率。在一天中看了两万张照片,虽然压力有点大,但是这个系统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组织是比较好的。
2016上海国际摄影节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纪实类评选现场。
腾讯图片:您在此次摄影展览中担任纪实类作品的评委,您认为纪实摄影中的“真实”都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才能把握“真实”?
常河:真实一个词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真实。当你取景和按快门的时候,其实每个摄影师都有自己主观的判断。所以真实是主观意义上的真实,并不存在绝对客观上的真实。我觉得其实对于纪实类这个组别来讲,一直以来我们倡导摄影师不要做过多的ps处理,就这方面在这次评选当中我们严格贯彻了这项评选标准。最后获胜的作品我觉得是摄影师通过观察、敏锐的技能来记录下来的这些纪实作品,而不是通过后期的特效处理来强化他的作品。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围作品:《勇气》王隆仲
腾讯图片:在您看来,您觉得评委会更青睐于哪方面的题材?
常河:其实有一句老话说的特别多就是:“90%的摄影师拍摄了10%的题材”。非常多的纪实摄影师都是在很小的一些题材里打转转。具体来说,我们看到非常多的非洲、西藏、福建的民俗题材,这次作品在其他比赛中已经看得非常多了,所有说对评委来说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就会特别倾向于很多能是我们生活身边的照片与故事,这些摄影师是通过非常棒的职业技能来记录与观察生活中间的内容,评委更倾向于这些题材,而不是跑到一些非常有风景画面的地方去拍摄一些自己不擅长的题材。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围作品:《校车》孙敏
腾讯图片: 您觉得本次展览的投稿作品整体水平如何?在您评选照片的过程里,最看重的是什么因素?
常河:纪实类作品8千多组,20000多幅照片。从总体来讲,题材相似度还是比较高的。这是很多摄影比赛存在的一个现状。所以我会鼓励更多的摄影师去投在自己身边发现的题材,去拍好这些和自己生活有关的小故事。我更倾向于摄影师把这些作品来参赛,因为对于评委来讲,我们更喜欢看到你生活中真实的那一部分。
腾讯图片:本次与您共同参与评选工作的还有来自外国的评委,您认为中外评委的眼光有差异吗?差异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常河:其实在对好照片的认知上,所有评委应该都是非常一致的。因为最终获奖的照片必须是能打动我们的照片,对这个评判标准我们是一致的。当然我们会存在一些地缘文化上的认知不同,比如外国评委会不太了解中国的民风民俗,对很多照片的背景不太了解。中国评委也会不太了解国外的民风民俗。这种地缘文化上的差异是有一些的,但是经过评委对这些照片的沟通以后,大家有一个熟悉和了解以后,都比较能做出一个客观的判断。我想在好照片的评判标准上,我们都是一致的。
2016上海国际摄影节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评选现场。
腾讯图片:有没有什么作品引起过评委们的争议,最后结果是如何的?
常河:引起争议的照片当然有很多了,我们在评判的过程中间,尤其是进入第三轮开始,对于非常多的照片,我们都会有争议。争议主要还是在文化差异上面,因为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知识结构对照片的理解必然是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个现象的背后跟多的是对照片所表达的文化差异的一些陌生或者不理解造成的,我觉得这也是比较正常的一个状态。这对所有评委来讲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异让评委争的面红耳赤像战争一样,这种状况没有发生。基本大家都带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来去看待所有作品。我们合作的很愉快。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围作品:《梦游记》董斯洋
腾讯图片:结合您的工作经历,您对本次参赛的摄影师有什么建议吗?
常河:其实对于摄影师来讲,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认真对待你的每一张照片,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往往在最后,尤其是到关键性的评选。你照片的细节,构图、光线、剪裁包括你的文字说明,对于评委对你照片的评价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你对自己照片的认真程度,你对它细节的苛求程度决定了最后评委对你照片的整体评价,而且这些影响是决定性的。





拿着相机先记录下熟悉的生活——陈小波


陈小波,2016上海国际摄影节上海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纪实类评委,新华社领衔编辑、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从事报道摄影编辑工作20余年,国内著名摄影编辑。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摄影领域进行广泛的写作、策展、授课,研究当代视觉艺术现状。曾任多个摄影节和专业杂志的学术委员。在平遥、连州、桂林等国际摄影节和798艺术中心多次策展。曾为数十位摄影家编辑出版图书,《中国摄影家》丛书(十本)编辑、出版,曾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摄影家”撰稿人,中央电视台《摄影家与变革的年代》总策划。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腾讯图片:您认为本次入围的作品整体水平如何?

陈小波:从早晨开始一直看到现在,就是有一种特别明显的感觉就是 中国拿相机的人整体拍摄水平非常高。我们十年前评选或者是二十年前评选,照片参差不齐,不够专业水平。但是今天看其实会拍片的人特别多,整体水平看起来还是比较整齐的。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围作品:《田头午休》蔡诚




腾讯图片:作为此次展览的评委,您有什么新的发现或体会吗?

陈小波:我的体会可能和大部分评委是一样的,就是心里觉得这些摄影者可以有这样很好的机会去拍摄任何东西,都可以到达,都可以拍下来,这是一个中国摄影发展非常好的趋势。但是可能也是国内评委,有很深的遗憾会觉得,怎么多拿相机的人,为什么还是去拍很雷同的东西。就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在评选的时候看到这张非常好,我就把它给评进去。我再看一条,一模一样的东西只是角度不同,再看几张原来一个场景有无数人在拍,这是一个非常忌讳的事情,我觉得也是近年来对中国摄影界非常大的一个忧虑。为什么很多的人他拿着相机,他有这么好的条件,不去用自己的眼睛拍摄,不去拥有自己特有的题材,为什么大家比如我们这次看到的题材,特别奇怪,就是20%的题材都是关于彝族。彝族很可能前面的人哪次评选可能得过几次奖,然后大家一哄而上去拍彝族。你翻不到什么,只有一大片彝族,彝族当然是非常会出画面的东西,但是我们的摄影者去记录彝族一定是简单的心愿,但你现在记录的方法对不对,如果这样的雷同,你去了对它没有任何的帮助,就是仅仅为了拍摄为了画面好看, 就是没有太大的意义。还有比如砖窑,砖窑不是也很出画面?,还有一些就是作坊拍的很多,砖窑拍的很多,还有一些明显看到那东西是摆出来的,但是还是有人在拍。比如说万马奔腾,比如说沙漠上的骆驼,这个其实做评委做久了一看就知道是摆还是拍出来的。

我们也在那讨论,摄影者难道不去读一些东西吗,不去看一些这些,比如我们林路老师,是吧,比如前两天邓维老师写的东西,比如刘树勇老师写的《中国摄影的四种病》,他们难道不看吗?他们如果但凡看一看,还有我自己就是23届国展的时候我做了评委,做了以后我就写了说,有22种东西,你可以去拍,但是你不能拿到这儿来国家级的奖项来投,因为你是肯定评不上的,比如梯田、比如腰鼓、比如万马奔腾,今天发现倒是拍梯田的很少。但今年又突然多了彝族,特别多,多的你无法想象。非洲的东西特别多,就是一辈子不洗澡,但是光在身上抹了红泥的非洲部落,很多人去拍。关键是我们其实不是说,我今天也不是说彝族的不用去拍,但是你是有非常独特的东西我都会看,有独特的眼光,是不一样的,这其实是今天的一个很忧虑的事情,可能也不是我一个人忧虑,我跟李舸老师也沟通,跟雍和老师,跟常河老师都沟通,都一样,就觉得我们摄影者好像有一点扎堆拍摄,然后不用自己的眼睛,然后可能是上一次为什么评委好像注意到了,评委这次评出来的东西,它一定是跟许多人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哎呀这回又评了这个,这个人调下来换其他的东西。还有一个发现就是纪实摄影制作过度的特别多,现在突然会把那个去饱和度做成那样的,而且很多人在做成那样的照片,其实他好好的、老老实实地看那张照片其实是很好看的,做得非常的厉害。这些是我忧虑的地方。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围作品:《祈祷》陆春南

腾讯图片:参选本届摄影展览的纪实类作品选题上有什么特点吗?或者说有无新的变化趋势?

陈小波:就是做了这么多年的评委,可能就是有一个这样的感觉,就是其实我们国家在发展,大家都在记录发展,这有它自己的一个规律性在里头,但是摄影特别奇怪,就是一到每次评选,你总是会看见两头东西,就是一头是很美好,孩子跳起来啊,婚礼,各种各样的婚礼,然后一下咔嚓就掉到群众的边缘地区,艾滋啊,吸毒的,矿工,反正是边缘人,穷苦的乡村,穷人, 其实是很好拍的,很出画面的,但是中间,这个国家这么大中间一块没有人拍,正常人的生活,老百姓正正常常的,我刚才出去,街道上安安静静的,正常的生活没有人拍,要不就是要想表现生活好,就是孩子跳起来,天安门跳起来,婚礼也跳起来,然后中间正常人的生活很少有人表现,一下子就跑到很背面,但这个东西已经说了很多年了,没有用,我也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拍摄者,拿相机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看到他们拿的相机非常好啊,都是顶级相机,为什么还是拍这样的东西,也是觉得很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但是可能我们也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围作品:《爱人》刘磊

腾讯图片:当下许多纪实摄影师会关注社会边缘题材,如吸毒、贫穷、妓女等,有人评价说这样的扎堆报道有消费苦难的意味,对于这一趋势,您的看法是?

陈小波:这是很多人写的文章,痛心疾首的写文章,而且这文章不是说现在才写,比如说我们刘树勇老师写的《中国摄影的四种病》,那都是十年以前写的。那林路也现在写,顾铮写,鲍昆写,都写过这样的东西,每一次评选国家级的比赛都有评委出来写东西,告诉大家什么东西是忌讳的,而且都说到消费苦难这个问题,但是很奇怪,你看今天这个奖项,我觉得非常庄严的一个奖项,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节,我们就应该拿出一个非常庄严的态度,但是我们就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摄影基础是没有问题的,都非常好,有的人的摄影技术我一看,那要是在十年以前都不得了的摄影技术,但是观念没有跟上去,那颗心没有跟上去,你对别人的感情,对他人的感情,我就说我们拍朝拜这个事情,仍然还有很多人去拍藏族人的朝拜,不是说这个东西不能拍,你可以在侧面拍,你可以在旁边拍,你可以离远一点,你唯独不能离别人很近,别人是在朝拜天地,朝拜心中的神,但是我们只要一部相机在手,就是可以对着别人狂拍,对着别人很近的拍,你在他的正中间顶前面拍,我觉得任何一个好的奖项都不会把这给他,你拍的再好也评不上,因为你不尊重别人一种非常庄严的生活方式,你没有常识,我们看到太多的没有常识的人在拍摄,那你拿着再好的相机,你跑的再远,你起码的常识没有,起码的悲悯心没有,你拍的东西都是没有用的,而且你就是得了一个奖项又有什么用呢?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围作品:《招工,表情》骆善新

腾讯图片:您本人从事摄影报道编辑多年,在本次纪实类专题报道摄影作品中,有没有出现图片质量高,但图片编辑不当而扣分的作品?您认为这类型的作品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

陈小波:这个事情也是我们国家就是面临的一种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好的摄影家,不是没有好的作品,但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就是我们好的编辑不多见,我经常想如果这个国家有,一个省里头,上海市里头,有五个好编辑,这一个地方的摄影整个局面会有改观,如果我们国家有一百个好编辑,二百个好编辑,五百个好编辑,那我们就拿相机记录,上亿的人拿相机,他们(编辑)就是为他们服务的,我们每一次评选的时候,还不要说编辑照片这件事,就光起这个题目,就每一个照片这个题目还是停留在很多年以前,非常简单的那种,《牧歌》呀,《夕阳》啊,还是完全就是那种就事论事的,起题目就是一个学问,还不要说编东西,你还不要说,旁边很多人都不写名字,有的人提供了名字但很简单,那这个东西是需要改进的,我就觉得我们的摄影者是一根腿走路,一个翅膀在飞,我们经常说如果你要自己会编照片,你是两个翅膀在飞,当然你要是有幸能碰到一个好编辑也很好,很多的人其实还是不会编辑,碰到好编辑就好一点,但是我还是建议每一个摄影者稍微学一点编辑。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围作品:《故乡的路》王彦

腾讯图片:结合您对本次入围的作品的感受及您的经验,您对年轻的纪实摄影师有什么建议吗?

陈小波:其实纪实摄影到了今天,这个提法,现在这种做法,一直都在很深的形式下有一种变化,这个变化也不是显而易见大家都能看到的,我们自己慢慢地在体会到,就是其实一定要有大的变化,纪实不是说我们这个杯子拍下来就叫做纪实,纪实其实是有很多的内容,比如一个摄影者他有很深刻的意识感,文化感,他拍出来的这个东西一定是很与众不同的,那我其实刚才还在说,我知道的、认识的很多感觉其实很多的好的年轻的纪实摄影师,但他们可能不会来参加这样的奖项。但是我今天评选的时候还是看见几处很好的东西,我就说山东那边有一个摄影师,他就拍他自己妻子从怀孕到生孩子的全部过程,我觉得这看的就非常好啊,这就是我们非常提倡的,就是你去记录你熟悉的,最亲的,然后你能解释的了的事情。有的人他老是就说:“啊呀我没法拍好照片,我是不是没有好相机。”有了好相机之后呢,他说我是不是没有去远方。他恰恰就他周围妈妈的生活,他爸爸的生活,他孩子的生活,他没有记录下来,他最熟悉的生活他们视而不见。其实我们一直在倡导,就是说大家拿着相机先记录下熟悉的生活,其实中国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座村庄,都特别适合深深地记录,但是我们到了评奖的时候,我们恰恰看不到这样的东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6-10-28 16: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0-28 16: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8 20: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10-28 16:36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8 20: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10-28 16:37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0-28 21: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0-28 21: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08:55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0-28 21:37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08:55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0-28 21:37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21: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0-28 21:37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0: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0-28 21:37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