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66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卖掉公司隐居寺庙9年,却不小心用一辑照片捧回摄影界奥斯卡,成为网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11-8 1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他卖掉公司隐居寺庙9年,却不小心用一辑照片捧回摄影界奥斯卡,成为网红...
2016-11-7 09:37|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136| 评论: 0|来自: 爱奇旅


摘要: 星云法师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佛,却被他定格在了光影之中。芸芸众生,你和我,人人都需要慰藉。这个慰藉可以是金山银山,可以是至亲陪伴,也可以是热爱。他叫张望,今年50有余,典型的江南人,永远嘴角上扬,声音柔软 ...



星云法师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佛,
却被他定格在了光影之中。

芸芸众生,你和我,人人都需要慰藉。

这个慰藉可以是金山银山,可以是至亲陪伴,也可以是热爱。

他叫张望,今年50有余,典型的江南人,永远嘴角上扬,声音柔软。如果不是看到他对相机的着迷,很多人会觉得他是教书的好料子。




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却凭一张照片获得奥地利超级巡回摄影展的冠军。这个世界艺术类摄影规模最大和最高级别的赛事,一直被誉为摄影界的“奥斯卡”。

国际摄影界泰斗罗伯特·普雷基评价张望的作品:“平和、空灵、意味深长。它太美了!让人充满遐想。”


▲获奖作品《寻佛》,幽暗的洞窟和柔和的烛光下,

壁上的的古代异域神僧雕刻与有生命的人物交叠在一起,

意境悠远!



但隐居9年与僧人同吃住,只为拍一辑照片,有人骂张望傻,更多的人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

只有他知道这都是因为心中那团燃烧的火:对佛学和摄影的热爱。




出生于佛教圣地浙江天台山,张望从小就与佛结下不解之缘。不爱玩具爱梵音,小小的张望被巍峨的殿宇,神秘的僧侣和朗朗诵经声所深深吸引。




作品《过客》获得中国摄影金奖

后来长大后的张望踏上了经商之旅,虽然在商海里浮浮沉沉,但佛门的清静幽雅仍令他心驰神往。




最后,他卖掉了白手起家的公司,拿起相机当起了摄影师,希望开启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1999年,张望踏进天台山佛学院,被邀请为寺庙拍摄照片和存档资料,从此他的人生轨迹拐了个弯。



寺庙的生活总是简单到极致。

凌晨4时,睡意正浓,木梆声响了,张望要立即起床;4:30,学僧到大殿做早课;6点“过早堂”(早餐);8点上课。




他亦步亦趋跟在僧侣后面,相机咔擦咔擦响个不停。

严寒酷暑,朝晴夕雨,从不耽搁。

就这样拍啊拍,窗外的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晃就是三年。




在他的镜头下,有庄严肃穆的佛像,有虔诚朝拜的僧人;






有清幽古朴的寺庙,也有前来礼拜的善男信女。






孤灯黄卷,晨钟暮鼓,荒地佛影,恍若隔世。

花开花落,红尘驿站,总会有人来人往。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屋角的铃,树间的光,空气中的微尘,灵魂中的梵音……一切都是那么神圣不可亵渎。



在寺庙的三年岁月,张望和法师们一同打坐参禅,听高僧论道,暂离尘世喧嚣,将心灵放空,尽情地体会那份旷达与纯净。



也许正因为如此,张望的镜头下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禅意,佛教清净的禅境在光影里表现得自然而熨帖,呈现得澄澈而通透。




即便是心浮气躁的人看到如此空灵的境地,此刻也会慢慢沉静下来。




白驹过隙,三年时间一晃而过,张望的任务结束了,他在天台山拍摄的一系列的照片在摄影圈火了一把。






许多商人找**来,想进行商务合作,但张望都拒绝了。

三年的佛学生涯,那股空灵恬淡,悠远清静的禅韵梵境令他深深迷恋,他不想当一个旁观者,他想融入其中。




2006年,时隔4年后,张望再次进入寺庙进行摄影,这一次,对象是灵隐寺。

灵隐寺烟火鼎盛,最多人的时候居住了150位僧侣,其中大多从名校毕业,后看破红尘,剃发出家,在青山隐隐,烟火缭绕的寺庙里度过一生。








在灵隐寺,张望找回了久违的宁静,望着熟悉的佛像和聆听着清雅梵音,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宿。




他如饥似渴地拍摄着僧侣的每一个瞬间,红尘中人大多觉得佛学神秘难懂,既敬又惑,但在张望眼里,那都是最真实的存在。




六年时间,僧侣们打坐、放生、剃度甚至圆寂,一生的过往全在他的镜头里出现。





从一无所知的小白到深深被佛学魅力所吸引,张望不满足于此。他开始虹吸鲸饮地博览佛教典籍,并经常向法师请教。

常常两人在僧寮(寝室)聊到清晨,一夜到天明。






方丈为人严肃,不喜他人拍照,但认可张望的勤奋和佛法的感悟能力,让他搬至方丈楼,与方丈同吃同住三年。




张望不是僧侣,但在晨钟暮鼓中聆听佛教义理,跟随法师禅修静坐,早已修炼了清静的境界。




他说:佛教文化一直都是心灵最深处的一块净土。但都市节奏加快,古城也变得繁华,再也没有千年之前宵禁的静谧。






打坐,冥想,摄影……总会有一些事,没有功利色彩,没有情绪起伏,只有安静,平淡如湖面上一片垂柳叶子落下,湖水慵懒,甚至没有泛起一丝涟漪。

这,便是佛性。




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放下、随缘,这是我所理解的佛教精神,从中我大概明白了如何做人和一个人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六年漫漫时光,张望就在这深山古刹中度过。




当他在灵隐寺拍的一系列照片传播出去,惊艳了所有人。

人们惊艳于佛学的神秘与奇妙,更惊艳于张望对佛学的解读,充满禅意与灵性。




其作品的艺术魅力还曾深深感动了英国联邦财政部前部长助理陈永宏,他认定在作品中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使之最终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剃度出家为僧。




佛在上方,悲悯微笑;僧在吟诵,外有喧闹。

日本著名摄影家高桥亚弥子称:“张望先生的作品给人一种空间、距离、对比感,因为他站得很高。”

很快,张望从默默无闻的摄影师变成了红人。

2012年12月,张望因佛教摄影艺术的成就,受邀赴联合国总部举办“佛的足迹”摄影展。

2013年5月,张望“佛的足迹”个展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大会”展览。




一时间名声大噪,作品名扬天下,对很多摄影师来说也算此生无憾了。

但张望有点感到手足无措,他说:


我为佛教僧侣对理想精神境界的孜孜追求,和追求过程中体现出的超常意志力与巨大的牺牲精神所震撼。


至于其他的,倒没有考虑太多。

短暂喧哗过后,张望回归了平淡的日子。他依然是名普通的摄影师,收入不高,靠十年前经商的微薄积蓄支撑。



有人请他去进行商业摄影,几张照片就有上千元收入,他拒绝了。

《佛的足迹》是一双慧眼对佛教文化的张望,也是摄影师张望倾情9年的成果。




有人说花费9年的时间拍摄一辑照片很傻,但做一件事,不问结果,不辞辛苦,一日一日,直到如心,便是修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6-11-8 12: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1-8 12: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5:41 | 只看该作者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11-8 12:57
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5:42 | 只看该作者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11-8 12:57
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1-8 20: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1-8 20: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21: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1-8 20:02
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21: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1-8 20:20
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