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4416|回复: 2

贾元武淅川印象三:移民故事(二)移民大柴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元武淅川印象三:移民故事(二)移民大柴湖



贾元武 整理


1965年,淅川再次面临移民,这次移民到湖北省钟祥市大柴湖。这是淅川继青海之后第二次移民 。
移民原因是丹江大坝1958年开工建设。后因质量问题1962年停建,1964年12月再次复建,大坝高程增加,上游的淅川只有再次移民。


因为有上次移民青海的惨痛教训,淅川移民听到再次移民后,非常恐惧。任凭住到丹江边的茅草庵里,说啥哪里都不去。但当时采取了一个不好的办法,“以水撵人”,上午还是好好的田地村庄,晚上这些田地和村庄就被淹没,无奈只好同意移民。这个“以水撵人”的做法后来遭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严厉批评。无奈的移民们希望迁移到条件较好的陕西汉中地区,淅川方面也积极前往陕西协调,但终因陕西不是丹江水库受益方而被拒绝。丹江水库的受益方是湖北。当时湖北与河南在中央主持下商议了“河南管迁,湖北包安”的整体思路。于是,移民工作再次启动。当时,河南提出根据气候、生活习惯等问题,希望迁移到襄北地区,但湖北拒绝,提出到荆北地区。因为,湖北“管安”,那只有按照湖北的安排了。


移民湖北确定后,双方即开始着手移民工作,河南开始做动员登记等工作,湖北开始建设移民住房。这次移民共牵扯4.9万淅川人 。
湖北大柴湖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是一片沼泽地,是荆江分洪淹没区,是到处生长着实心芦苇当地人叫“钢柴”的地方。1935年,汉江流域连降暴雨,特大洪峰把湖北省钟祥市大柴湖狮子口段的江堤冲溃3000多米,一夜间夺去8万多人生命,其中柴湖地区占3万多人。目前这里无人居住,所以,当时认为这里是一个绝好的移民地方。无居住条件的地方为什么能成为作为移民地区的理由,因为,当时中央要下拨861万元在大柴湖周边修建围堰,抵挡洪水侵袭,这就是当时的理由。湖北方面也很下力,1967年冬,出动2万人,很快建起了成排的移民住房。但圉于当时的条件,这些房子建的不是太好,10间一排筒子房,除了四周柱子处用砖头垒的外,其他界墙都是用芦苇扎一个芦苇排,两边抹上泥,这就是界墙。(大柴胡第一代住房照片,老贾随后奉献)。


1967年底,房子建好后,湖北邀请淅川移民代表前往参观感受,参观后,移民代表不语了,到处是泥浆的沼泽地里,一丈多高的芦苇遮天蔽日,脏兮兮的污水到处都是,都不知道往哪里流,污水里青花蛇到处乱窜,在这些芦苇荡里再建设这样的房子,这样的环境想想都害怕。移民代表回来后,乡亲们问“咋样?”,代表们都说“好”。为啥这样说?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不留神都会打成“反革命”,谁还敢说“不好”。于是,移民工作开始启动。


当几万移民哭嚎着离开丹江边的家,坐了几天船到了大柴湖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他们愤怒了。新建的简易移民房子里,臭气熏天,满地驴粪,因为房子建好后,一直没人住,那些拉板车的游民们就把这些房子当做了“驿站”,人和驴都住在房子里,驴还不断地啃着墙上的芦苇,许多墙壁上都被驴啃出了大洞。气愤的移民们围攻送行的淅川干部和当地干部,干部们无奈的解释,说“国家现在艰难,这是临时住房,以后条件好了还要建设更好的房子。”左哄右劝,再加上累饿,移民们无奈只有接受这样的现实,住下了。接下来,又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且听老贾慢慢讲来。


在移民住下的10天后,淅川仓房一个村里40条狗,沿着江边,循着气味,一路追到大柴湖,当场累死37条,3条奄奄一息的家狗被大家救了过来。


人住到这里要生存啊,辛勤的淅川移民就开始开荒,可那到处是坚实芦苇根的沼泽地里哪能那么容易开荒。他们就层层反映,引起周总理的重视,总理指示武汉军区前往帮助支持,武汉军区派出几百台拖拉机前往开垦土地。当几千上万亩的田地被开垦出来后,又引起当地人的眼红,他们不断地霸占蚕食,双方不断地发生武斗,打断胳膊打断腿不断发生。淅川移民,心凉了,也害怕了,有个女的害怕被打抱着被子蜷缩在草垛里直到闷死也不敢吭声,有的偷偷逃回了淅川,于是又出现了许多黑户移民,湖北有户口不见人,河南见人没户口,这样的情况在淅川的几次移民中总共不下10万人,这是后话。在土地争夺中,一个淅川汉子不甘被欺负,在一次武斗中抡起大铡刀砍死了对方几个人,这又酿成惊天大案,引起中央和省里重视,又是中央指示派出军管组,严肃处理了双方的人员,再次界定土地,退回被占领的土地,此事才得以妥善解决。湖北方面在向周总理汇报时,表示要重视这里,提出这里命名为“新建区”。周总理说“新建,新建,几十年后还叫新建区吗?这里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北领导说“这里没有名字,因为到处是芦苇钢柴,群众都叫大柴湖。”周总理说“那就叫大柴hu嘛。”周总理还亲自为大柴湖题了字。(周总理的题字老贾随后会特别奉献)。可见,周总理是多么的重视移民工作,这里面许多事情,如果不是总理在里面协调,不知道还会出现多少事情。


从此,淅川移民们开始建设着这个叫“大柴湖”的新家。在建设大柴湖这个新家的同时,他们还参与了国家大型工程的建设。从1969年开始,他们调出上万移民青壮劳力参加焦枝铁路会战、某空军基地建设、猁河口渠道清淤、温峡水库、高潮水库的修建、九里支渠的开挖、皇庄围堤的加固等一系列工程建设,他们饱尝着建设和牺牲的代价,他们修路、他们挖渠排水,他们在逐渐的建设着这个新家。经过艰辛努力,汗水终于换来了欢笑,昔日的荒湖滩,芦苇荡一去不返,拓荒者开始得到应有的回报:1969年人均产粮67公斤,棉花6公斤,油料1.2公斤;1970年人均产粮165公斤,棉花9公斤,油料2.5公斤;1971年人均产粮(多半是高产的玉米、红薯干)213公斤,棉花10公斤,油料3公斤。(参考自网络)。以后的岁月里,日子越来越好,他们的生活逐渐走向了正常,走向了正规。


进入新世纪,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柴湖,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多次视察大柴湖,多次指示“一定要把移民们的事情办好”。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大柴湖设立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利好政策不断援助,各项建设不断推进,多条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纵横全境,高科技项目不断落户。如今的淅川移民们,不再哭泣,不再恐惧,他们每天迎着阳光的是笑脸,是欣慰的心情。他们也为新世纪的“和谐移民”提供了很好的教训和参照,为新世纪的“和谐移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新世纪的“和谐移民”故事,老贾将继续讲述。大柴湖的淅川移民如今的生活,老贾也将慢慢讲述。敬请各位期待。


(贾元武 于2020年12月11日整理于裴建军先生《世纪达移民》全淅林《移民大柴湖》一书)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金钱 +30 收起 理由
炯炯省略 + 30 + 3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2-17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作品,欣赏支持老师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8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讲述,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